李少川先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腹泻
A医水百科平台
李少川先生认为,婴幼儿腹泻,病程长(一般在3~4周以上),使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且有前囟凹陷、肌肤松弛、弹性较差、肠鸣辘辘、口渴欲饮、四肢欠温等脱水证候者,病机多属脾虚湿困,投钱氏七味白术散加味以益气健脾,生津止泻,每每得心应手。
李少川先生指出,小儿腹泻的原因虽多,但总的说来,都与脾虚湿胜有关。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一旦寒温失调,或乳食失节,均能损伤脾胃,因脾为土脏,职司运化。其性喜燥恶湿,容易为湿所困,使脾胃功能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食合污于大肠而致泄泻。脾虚湿胜是小儿腹泻的内在基础,风寒暑食是诱发本病的外因条件。唯抓住其病机本质,在治疗上方能得心应手。
治有疏散、清利、消积、健脾、温肾、升提诸法,于临床上常以平胃散、四苓散相互配伍而收效。
平胃散本为燥湿健脾之要方,配以四苓以淡渗利湿更助健脾之力。
如果渗利不应,则须益气健脾以扶其正。
李少川先生常用钱氏七味白术散加味以益气健脾,同时嘱患儿家长“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用药与调摄相互配合,每能取得桴鼓之效。
处方组成
党参9g,茯苓9g,白术9g,建曲9g,山楂炭9g,莱菔炭9g,白扁豆9g,葛根5g,藿香5g,木香3g,甘草3g。
功能主治
健脾止泻。主治小儿腹泻之脾胃气虚证,症见呕吐腹泻,腹胀或痛,神疲口渴,前囟凹陷,肌肤松弛,弹性较差,肠鸣辘辘,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腻,脉濡。
处方分析
方中以党参、白术、甘草甘温补胃和中;木香、藿香辛温以助脾;茯苓甘淡健脾利湿;葛根甘平,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津液。又能解肌热,乃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
原方为“四君”加木香、藿香各等份,葛根在原方剂量基础上增加一倍。葛根乃方中引经之药,若口渴甚者,不必倍增,用量过大,反而使汗出津伤。党参一药,非重用不能收效,—般1~2岁幼儿,多以10~15g为宜。加建曲、山楂、莱菔子、白扁豆以健脾助运止泻,山楂,莱菔炒炭,则增其收敛止泻之力。
加减法
纳差者,加炒麦芽以消食和胃;肢冷泄泻无度者,可加炮姜炭,取其守而不走以温中散寒止泻。
验案
某男,9个月。腹泻20余日,每日6~7次,大便酸臭并夹黏液及奶瓣,腹胀肠鸣。不思饮食,口出欲饮,精神委靡,服用抗生素及乳酶生等未见好转。查体见前囟稍凹陷,舌质淡红、苔白微腻,指纹淡紫。大便常规:多见脂肪滴,白细胞4~6个/HP。
治以健脾止泻,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味,药用:党参9g,茯苓9g,白术9g,葛根5g,藿香5g,木香3g,神曲9g,山楂炭9g,莱菔子9g,白扁豆9g,甘草3g。3剂,水煎嘱其徐徐频服。药后泻止,纳仍欠佳。上方去白扁豆,加炒麦芽9g,又服3剂病愈。
按语
此例患儿腹泻迁延20余日,其泻下大便酸臭并夹黏液及奶瓣,腹胀肠鸣,不思饮食,口渴欲饮,精神委靡,前囟稍凹陷,舌质淡红、苔白微腻,指纹淡紫。证属消化不良之脾胃气虚证。李少川先生用七味白术散以健脾益气,升提止泻,加神曲、山楂炭,莱菔子消食、和胃、敛肠,加白扁豆增强健脾止泻之力。诸药相合,共奏健脾益气、消食和胃止泻之效,故药仅3剂,泄泻即止。原方去止泻之白扁豆,加消食和胃之炒麦芽。再进3剂,诸症悉愈。
往期精彩回顾
朱良春先生治疗高血压——降压还需降黏治肝莫忘敛肝刘渡舟先生—用成方化裁治疗胃脘痛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gzsz/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