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儿童用药基因检测精准预防用药损害
药物不良事件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和来自错误的处方、调配及给药方法所引起的伤害,也就是说,药物不良事件的产生原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种。客观因素即药物本身携带的毒性和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不无道理。主观因素则是人为用药不当,包括药物的选择、用药的剂量、给药的方法等若干方面。
在此要区分一点,药物不良事件不一定就是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而药物不良事件则是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不一定与药存在因果关系,在大多数情况是由于处方、调配和给药方法不当等人为因素引起的。
在药物不良事件中,儿童是受伤害最深的群体!不管是出于对下一代的责任,还是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各位家长和社会大众都应该重视儿童安全用药这个问题,纠正儿童用药观念,正确选择儿童药物,合理用药,不要等到下一个希诺出现了才后悔莫及!
儿童安全用药存在的三个问题“儿童用儿童药”的意识薄弱一些家长成人药和儿童药概念模糊,在儿童用药方面存在“用药基本靠掰,剂量基本靠猜”的问题。
用药和给药存在误区常见的几大误区有:误区之一:强行灌药。用筷子撑开嘴巴,或捏着鼻子,在儿童的哭闹声中强行灌药,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呼吸道肺部发炎,重则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险。误区之二:静睡喂药。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外来刺激时适应性调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时喂药,药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可反射引起喉部痉挛。误区之三:服成人药。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是很错误的。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比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误区四:滥用维生素。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儿童误服药物有关统计表明,医院,在各药物中毒的病人中,超过50%都是因为儿童误服了成人药物。孩子天性好奇,对于颜色好看的、没见过的新鲜事物,都会想要去试一下,特别是用嘴去尝,所以家长们应该妥善保管家中的药物,尤其是成人药品和特殊药物。
儿童安全用药怎么办明确儿童药概念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儿童就应该用儿童药。
妥善保管药物
存放药物的时候,最好把成人药和儿童药分开,把外用药和口服药分开,药物最好保存在小药箱中,并且尽量放得“更高更远”,让孩子不容易拿到。如果使用的药物比较特殊,还应该放在上锁的抽屉中。
正确选药
尽量明确哪些药物是儿童可以吃的,哪些药物儿童不能吃。儿童用药尽量选择儿童药,以下五种药物要慎用。
抗生素类药物:过量服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疾病的难度越来越大。最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就是布洛芬、阿莫西林、头孢等。有时候孩子感冒发炎,家长也会给孩子服用这几种药物,应该引起注意。激素类药物:这种药物虽然对治疗皮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但是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千万不能给孩子过早地使用激素类药物。常见的激素类药物有皮康王、肤康王、派瑞松、皮炎平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幼儿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容易引发贫血和紫癜等病症,要尽量避免给孩子服用此类药物。最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有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阿司匹林等。止泻类药物:一般来说,2岁以下的孩子禁用止泻药,2岁以上的孩子也要谨慎使用止泻药物,乱用止泻药物容易导致幼儿肠胃功能紊乱,引发营养不良,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常见的止泻类药物有易蒙停、药用炭等。驱虫类药物:常见的驱虫类有很多,例如肠虫清、抗虫灵和驱蛔灵等,虽然效果显著,但其自身带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幼儿服用之后容易出现头昏、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所以要慎用。合理给药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不盲目给药。即便是伤害相对较小的婴幼儿用药,具体的使用时间、频率和用量等还是尽量经过医师的确认之后再给药,这样既能确保最好的疗效,也能尽可能降低药物对儿童身体的影响。不混合用药。因为大多数药物的味道儿童不大能接受,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乖乖吃药,会选择用牛奶、果汁等送药,这都是不合理的。某些药物跟乳制品结合后会降低药效,而果汁则会使药物的剂量相对变高,要尽量避免。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csjd/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