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澍教授心律失常年度十大研究回顾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4693377.html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张澍教授团队每年都会遴选国际上的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至今已有六年。6月1日,在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上,张澍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年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回顾,这些研究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无创立体定向放射消融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

文献索引:PSCuculich,MRSchill,RKashani,etal.NoninvasiveCardiacRadiationforAblationofVentricularTachycardia.NEnglJMed,,(24):-.

对于伴随器质性心脏疾病的难治性室速,目前的药物治疗、ICD、导管射频消融均不能获得满意疗效。最新的技术进展使心电图成像对心律失常起源点进行无创标测成为可能。

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BRT)是肿瘤治疗中的常用技术,可无创精准地传送消融辐射。NEnglJMed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SBRT在难治性室速中的应用效果。

在5例植入ICD的难治性室速患者中,通过MRI、CT三维解剖成像结合体表心电标测定位室速发作的瘢痕区域,应用25Gy靶放射量进行平均14min的SBRT。通过ICD记录的室速事件评价有效性,通过胸部和心脏影像评估安全性。

结果显示,5例患者前3个月内次室速事件经过治疗后减少为观察6周内的次,随访46个患者?月总计只有4次室速事件发生,较基线下降了99.9%。治疗本身对LVEF无影响,3个月时毗邻肺组织出现炎症改变,1年时基本消失。

该研究开创了无创性心脏电解剖标测指导下消融的新时代,为使用传统技术无效的高危心律失常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2.传统起搏器及ICD行MRI检查相对安全

文献索引:RussoRJ,CostaHS,SilvaPD,etal.AssessingtheRisksAssociatedwithMRIinPatientswithaPacemakerorDefibrillator.NEnglJMed,,(8):-.

超过50%的患者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术后因合并疾病需行MRI检查,传统的CIED因不具备MRI兼容性一直被认为是该检查的禁忌。发表于NEnglJMed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例植入非兼容MRI起搏器或ICD并需要接受1.5T非胸部MRI检查的患者。

永久起搏器在MRI检查前程控为ODO/OVO(非起搏依赖患者)或者DOO/VOO(起搏依赖患者),ICD则程控为ODO/OVO,关闭室速/心室颤动(室颤)治疗。

检查过程中无死亡、导线故障、失夺获以及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1名ICD患者因检查后不能程控需立即更换,而该患者在MRI检查前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程控。6名患者在检查中诱发了可自行终止的房扑、房颤。6名患者发生电重置,但不影响器械功能及临床应用。

年12月NEnglJMed发表的另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入选了例患者,接受了包括胸部MRI检查,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这两项研究表明,非MRI兼容的永久起搏器和ICD,按照正确的检查程序进行1.5T胸部/非胸部MRI扫描是相对安全的。对于既往植入非MRI兼容器械的患者,如紧急必要时行MRI检查可酌情考虑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程控后行1.5T的MRI检查。

3.REHEARSE-AF研究:远程心电监测提高房颤检出率

文献索引:JulianP.J.Halcox,KathieWareham,AntoniaCardew,etal.AssessmentofRemoteHeartRhythmSamplingUsingtheAliveCorHeartMonitortoScreenforAtrialFibrillation:TheREHEARSE-AFStudy.Circulation,,(19):-.

很多房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卒中风险更高。提高房颤检出率并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卒中及其致残致死风险。

REHEARSE-AF试验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标准包括:年龄65岁、有卒中危险因素、既往无房颤诊断、尚未接受抗凝治疗,且无抗凝药物禁忌。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接受12个月远程心电记录的干预组或就诊时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对照组。

主要终点为房颤检出时间。随访12个月,干预组共有19例患者被检出房颤,而对照组只有5例(HR3.9,P=0.);两组之间卒中/TIA/系统性栓塞发生率相似。该研究再次表明,远程心电监测可增加无症状房颤患者的检出率。

4.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难治性室速事件和ICD放电

文献索引:VaseghiM,BarwadP,CorralesFJ,etal.CardiacSympatheticDenervationforRefractoryVentricularArrhythmias.JAmCollCardiol,,69:-.

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CSD)治疗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器质性室速的既往研究多为小样本研究,结果备受争议。年6月,JAmCollCardiol发表了一项大样本的关于CSD治疗难治性室速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研究共纳入-年来自国际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协作组5个中心的例行左侧或双侧CSD的患者。主要终点为联合终点事件,即ICD放电、持续性室速、心脏移植和死亡。

数据显示,58%的患者在术后1年内未发生持续性室速或ICD放电;76.2%的患者未发生心脏移植或死亡;50%的患者未发生联合终点事件。

平均随访1.1年,室速事件或ICD放电次数从CSD术前的18±30次减少至2.0±4.3次(P0.01)。与左侧CSD相比,行双侧CSD治疗术后ICD放电和心脏移植事件更少(P=0.)。双侧CSD有望成为难治性室速的一种标准治疗方案。

5.光遗传学技术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有望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文献索引:YuL,ZhouL,CaoG,PoSS,etal.OptogeneticModulationofCardiacSympatheticNerveActivitytoPreventVentricularArrhythmias.JAmCollCardiol,,70:-.

光遗传学以病毒等为载体,将光敏蛋白基因导入特定的细胞(如神经元)并表达,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调节胞膜光敏蛋白的功能,可实现对神经的无创精准调控。光遗传技术可以用于调控神经从而治疗心律失常吗?

年JAmCollCardiol发表了一项研究,将抑制性光敏视蛋白ArchT导入实验犬的心脏交感神经节,并植入微型LED对LSG进行波长为~nm的无线单色激光照射。20只比格犬随机分为植入抑制性光敏视蛋白ArchT的光遗传学组(n=10)和未植入ArchT的对照组(n=10)。4周后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心肌缺血并记录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研究发现,光遗传学组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功能和活性被显著抑制,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性室速/室颤事件显著减少(P0.05)。

6.SELECT-LV研究:无导线左心室内膜起搏用于CRT植入失败或无反应者

文献索引:ReddyVY,MillerMA,NeuzilP,etal.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WithWirelessLeftVentricularEndocardialPacing:TheSELECT-LVStudy.JAmCollCardiol,,69(17):-

传统的CRT治疗约有30%~40%的患者植入后无反应,另有8%~10%的患者因冠状窦畸形及靶静脉缺如等问题无法植入左室导线。近年来,无导线起搏成为全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zysx/48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