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及中药材常用的加工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
年6月4日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炮制是中药材在应用或制成剂型前,进行必要加工处理的过程。又称炮炙、修事、修治等。使药材纯净、矫味、降低毒性和干燥而不变质的目的。还有增强药物疗效,改变药物性能,便于调剂制剂等作用。那么,中药炮制常见有几种方法呢?
中药炮制的方法,常见的有下列十种:
1.漂
将有腥气或有咸味或有毒性(如乌头、附子)的药物,可利用多量清水反复浸漂,经常换水,则能漂去这些气味或减少毒性。
2.洗
是将原药放在清水中,经过洗涤去净药物表面的泥沙杂质,注意时间不要过长。
3.渍
就是在药物上喷洒少量清水,让水分渐渐渗透而使药物柔软,便于切片。
4.泡
就是用药物汁水浸泡以减低原药的烈性或刺激性,如用甘草水泡远志、吴莱萸。
5.煅
煅的作用主要是将药物通过烈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它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药效。
6.水飞
水飞是研粉方法之一,在水飞前先将药物打成粗末,然后放在研钵内和水同研,倾取上部的混悬液,然后再将沉于下部的粗末继续研磨,这样反复操作,研至将细粉放在舌上尝之无渣为度。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等.
7.煨
煨的主要作用在于缓和药性和减少副作用。常用的简易煨法是将药物用草纸包裹二、三层,放在清水中浸湿,置文火上直接煨,煨至草纸焦黑内熟取出,煨生姜就是用此法。
8.炒
炒是炮制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加热法,是将药物放于锅内加热,用铁铲不断铲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主要目的是缓和药性。加其它辅料拌炒,按用药的不同要求有酒炒、醋炒、姜汁炒等等。
炒炭,系用较旺火力,将药炒至外焦似炭、内里老黄色(或棕褐色)而又不灰化,俗称为"炒炭存性",大多为增加收涩作用。
9.炮
炮与炒炭基本相同,但炮要求火力猛烈,操作动作要快,这样可使药物(一般须切成小块)通过,达到体积膨胀松胖,如干姜即用此法加工成为炮姜炭。
10.炙
是将药物加热拌炒的另一种方法。常用的有:
蜜炙:即加炼蜜拌炒。药物用蜜炙,是取它润肺、补中及矫味的作用。
砂炙:用铁砂与药物拌炒称为砂炙。
以上介绍的就是中药常见的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因此,大家在炮制中药材时切不可自行盲目操作。
中药材常用的加工方法是什么?
年8月20日 来源:医学教育网
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中药材常用的加工方法如下,请各位考生仔细查看。
药材的加工方法有多种,由于药材类别的不同或相同药材因产地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差异。常见的加工方法有:
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于干燥。
3、熏、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熏、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
4、去壳: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果实后晒干去壳,取出种子,或先去壳取出种子而后晒干。
5、熏:有些药材为保持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等。
6、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需堆放起来发热、"回潮",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挥散,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有利干燥。
7、干燥: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根据药材的性质不同,常用干燥的方法有晒干、烘干、阴干或冷冻干燥。
8、撞:有些药材为了除去须根、泥沙、粗皮等,在经干燥后将药材装入特制的撞笼在麻袋中进行撞击加工。
9、揉搓: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易皮肉分离或空枯,为丁使其达到油润、饱满、柔软的目的,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如党参、麦冬等。
鼻炎患者可双击图片链接了解详情
免责声明:本号旨在传播相关讯息,所有文章(包括药方和文中信息)及其它,仅供参考!如试吃和试用,请遵从医(技)嘱!
玄药
左为本号,右为主推号下为公号矩阵,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