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长叶地榆
本物种为蔷薇科植物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üetLi
习称“绵地榆”。
壹
形态特征
本变种与正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基生叶小叶带状长圆形至带状披针形,基部微心形,圆心形至宽楔形;茎生叶较多,与基生叶相似,但更长而狭窄。花穗长圆柱形,长2~6cm,径0.5~1cm;雄蕊与萼片近等长。花、果期8~11月。
地榆:茎直立,有棱,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叶为羽状复生,小叶4~6对;叶柄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小叶片有短柄;托叶膜质,褐色,外面无毛或稀疏腺毛;小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1~7cm,宽0.5~3cm,先端圆钝,后急尖,基部心形至浅心形,边缘有多数粗大、圆钝的锯齿,两面无毛;茎生叶较少,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狭长,基部微心形至圆形,先端急尖,托叶大,革质,半卵形,外侧边缘有尖锐锯齿。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直立,长1~3(~4)cm,径0.5~1cm,紫色至暗紫色,从花序顶端向下开放;苞片2,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尖至骤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长,背面及边缘有柔毛;裂片4,椭圆形至宽卵形;先端常具短尖头,紫红色;雄蕊4,花丝丝状与萼片近等长,柱头先端盘形。瘦果包藏在宿存萼筒内,倒卵状长圆形或近圆形,外面4棱。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图.长叶地榆
贰
生境分布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北方栽培幼龄植株冬季不需要覆盖防寒。以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壤土及粘壤土栽培为好。
生于海拔~m的山坡草地、溪边、灌丛中、湿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甘肃等地。
叁
性状采制
本品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采收: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炮制: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洗净,除去残茎,润透,切厚片,干燥。取净地榆片,照炒炭法(通则)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图.地榆
肆
功能主治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具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效。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声明:本文摘自《中国植物志》、第5版《药用植物学》、版《中国药典》,由中药资源监测与服务平台编校发表。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在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