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木垒额尔齐斯河与阿勒泰几幅风光
新疆的牲畜转移是经常性的,游牧就是游动着放牧。因此,除了冬季,其他几个季节牲畜群都是经常移动的。因为这片草地吃过后,需要移动到附近的另外一片草地。一路扫荡过去。马路上遇到过路的,甚至随着道路前进或者逆向过来的牲畜群,也是经常性的。开车人都得礼让牲畜群。
但是,大型的转移,是季节性的大型转场。一年的顺序,在冬窝子里避寒一冬后,到春季4月底5月初,牲畜群就要从冬窝子转到春草发芽成长的春季牧场,吃鲜嫩的草。到夏季则转入深山内的丰富牧场夏季牧场。呆到9月中旬秋风紧而即将入冬时,再转移到避风向阳的低处冬窝子。此处景为出巴里坤县时,一群羊从公路北边转移到公路南边。估计是一天之内的本地转移。因为此时间段新疆的哈萨克牧民是从深山出来到浅山或低平处过冬。,
木垒县属于昌吉州,巴里坤县属于哈密市,两个距离公里,都是哈萨克自治县。这公里基本是不毛之地。京新7号高速在这段公路的北边,正在施工(,9)
枢纽水库,意思是水坝标高米,位于北冰洋流域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上。因为水坝提高了水头,因此这个水库引出一条水渠通往直线多公里外西南方向的克拉玛依,故水渠名,引额济克。拍摄地点在引额济克渠首。
这就是一路向西南而去的引额济克水渠。看不到的是后来才知道,几十公里外分叉出一个水渠,直通二百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北部的甘泉堡开发区。据说可能半中间还给五彩湾准东能源基地分流了一部分的水。如此以来,准噶尔盆地南半部都是靠这引水渠的水。克拉玛依,奎屯,准东,甘泉堡。
木垒县境内,三十里大墩烽燧。我原来以为是康熙乾隆时的遗迹,一查,居然是唐代遗迹。天山北路的烽燧,一路延伸到中亚。一路烽燧见了不少。哈密天山南坡进山的南山口,也有一个。
三十里大墩的四周地貌。都是荒滩戈壁。
木垒县,万亩旱田。耕作不稀罕,稀罕的是在天山北坡,稀罕的是在从事游牧活动的哈萨克族地区木垒县。录一段介绍:
新疆木垒县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万亩旱田素有“旱地粮仓”之称,每年到9月以后是收获的季节,山间起伏的田野,熟透了的作物,把这一个遥远的小山村装扮的十分秀丽。站到高处极目远眺,无边无际的庄稼随风荡漾,一派丰收的景象,别有一番韵味。
木垒县的江布拉克风景比这更好,只是距离远了点,我们急于赶路,于是到了近一些的万亩旱田。
汽车进入准噶尔盆地时,转向北方,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戈壁,其中也包括了卡拉麦里野马保护区。到达五彩湾,住下。在古尔班通古特戈壁深处准噶尔东部的五彩湾,地属吉木萨尔县,古庭州地。一个都护府在庭州,相当于今天的乌鲁木齐军区所在地。住富地宾馆。
年9月8日,从五彩湾出发前往阿勒泰市。途中经过兵团城市北屯。吃拌面(拉条子),之后继续上路,过北屯额尔齐斯河大桥。过桥后停下,下到河边。我当时的笔记:
在枢纽水库不远处,我特意请车停下,在引额济克水渠的渠首段看了看。额尔齐斯河是新疆唯一的外流河,出境后入哈萨克斯坦,汇入斋桑泊后再入俄罗斯,汇入鄂毕河,最终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则是鄂毕河的最大支流。我第一次置身北冰洋流域,这个说法很有意义。过北屯时,我请小车在额尔齐斯河大桥边停下。走下河滩,撩起几把凌冽而清澈的河水洗手洗脸。而被我用过的河水,继续向前流淌,最终流入北冰洋。
到阿勒泰,主要目的是看东北方红阿公路(中蒙红山口口岸到阿勒泰市)半途福海县萨尔布拉克古牧道与红阿公路交叉口附近,阿勒泰深山转场出来过冬的冬季转场牲畜群。此外也顺便看一下阿勒泰市西郊切木尔切克草原石人古墓葬习俗。这地方有一个喀腊塔斯草原石人与陨石园。
一个草原石人的面部细节。
五个并列在一起的草原石人雕像。
经奇台、五彩湾一路北上,穿越准噶尔盆地东缘到达阿勒泰市。9月8日,天色阴沉,凉风劲吹,穿着单衣还有点凉飕飕的。这倒符合北冰洋流域城市那种想象中的感觉。我们没有进城,直接向西奔去切木尔切克乡的古陨石和古草原石人的喀腊塔斯(黑石头)景区。所谓黑石头,就是喀腊塔斯的意思,也可汉字音译为喀拉塔什。克拉玛依(黑油)也可以叫喀拉玛依。听说,准噶尔盆地东边的卡拉麦里普氏野马保护区的名字卡拉麦里,实际上也是克拉玛依,黑油。只是另外的音译而已。
切木尔切克这个地方,有几十上百块大大小小的黑色陨石堆积在一个小丘陵边上。旁边还有一个木塔,上面还顶着一块黑色的陨石。据说,这块大陨石解体时,在中蒙边境的青河县向西北到阿勒泰市的上百公里狭长地带掉落了许多碎片,而在切木尔切克一带,可能有一大块撞击地表。因此在这里留下许多的烧黑的石头碎片。说是碎片,大的几百上千公斤,小的也有上百公斤,没人能空手弄走。
这里地势坦荡,是西伯利亚冷锋南下中国的通道之一。阿勒泰的寒秋,罡风劲吹。地表强劲的刚草也被吹得随风而斜倒。人倒不至于被吹得站不稳,但是头发都感觉在飘舞。我们目的不是看陨石。这只是搂草打的兔子。我们的草,就是丘陵西坡下的五尊草原石人,还有这五尊西北方向一百多米外的两尊更小一点的草原石人。都是用黑色石刻画而成。那估计也是陨石。石人背后就是黑色小石头围成的两个墓园。一个大,一个小。石人都是面朝东而立。五尊石人线条流畅,据说是两汉到南北朝时代在当地游牧的族群所刻。
那么这又与有些人说的年陨石飞来的时间相差年以上。我倾向于相信陨石飞来的时间,非科技手段若碳十四同位素测定则难以确认。也可能先后有两次陨石飞来。但是如此的巧合,在地球上很少见。陨石被哈萨克人的前人发现并刻成石人,那在很早的时间。这里是哈族游牧地区,很少汉族,也是地广人稀,陨石砸下来可能当地都没人。以前这里读书识字通晓汉语的更少。因此陨石在汉语世界才知道得那么晚,估计本地哈萨克人对此早就知道。
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此刻的诡异天象年9月8日傍晚。
封面图,阿勒泰市红墩镇唐巴湖,阿尔泰山日出年9月9日。周旭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