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阿勒泰的中俄华裔白桦林里不变的
-----写在中俄历史文献纪录片《永久的回忆》拍摄之际
等待你,要多久的光阴,一个世纪,够不够久。--题记
使命
为使命而来,唱着心底不变的歌谣。小时候听姥姥说着过去的故事,后来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再后来他把自己融进了过去的老故事里。
作为俄罗斯后裔张晋夫--阿那多利将中俄后裔故事整理发掘出来拍摄成纪录片当作自己的使命。
年农历大年初三早上,我赶到阿勒泰市去见张晋夫,在之前我上网查了张晋夫的资料,并在天祉楼网站上传了《永久的回忆》来阿勒泰拍摄的消息。
热心庞玉江是张晋夫的老朋友
在庞玉江引荐下顺利地见到了张晋夫,庞玉江在阿勒泰报社工作过,天生有着新闻的敏感性。他又非常热心,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张晋夫所从事的事业,了解《永久的回忆》拍摄的巨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张晋夫在白桦林构想场景
白色的衬衫,飘逸的头发。干净清爽、热情执著是张晋夫留给我的印象,而他对事业的韧性和坚持更让人敬佩,为了将《永久的回忆》搬上荧屏,张晋夫精心筹备了8年,或者是更久的时间。
在阿勒泰一栋老房子里,张晋夫与张金花老人共同合奏了他创作的纪录片主题曲《永久的回忆》,剧组的瓦丽娅姐姐和龙燕梅在一旁跳起来了俄罗斯踢踏舞,受此鼓舞,张金花的丈夫石建华也加入到踢踏舞的旋转里。
张晋夫与张金花老人共同合奏《永久的回忆》主题曲
梦在轻快的旋转中飞扬,似乎一下子回到俄罗斯的红场。这场景在很多中俄后裔心中都是一个未竟的梦。
俄罗斯族作曲家张晋夫是当年中国红鹰团战士张国雄的后裔,是《永久的回忆》的原创发起人。8年前,张晋夫开始到阿勒泰地区采风,并逐一造访那些俄罗斯的后裔,保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杨志芳是第三代俄罗斯后裔,她忙前忙后,为了尽可能多地让剧组与俄罗斯后裔们接触,她8点多就赶到阿勒泰地区旅游宾馆,并逐一安排有关事宜。她遗憾地说,张晋夫先生在八年前见过奶奶后,老人第二个月就去世了。《永久的回忆》剧组要是早点能来该多好啊!
中俄第三代后裔杨春娥生活在由俄罗斯族、满族、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六个民族组成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这个家庭有汉、俄、满、维、哈、蒙六个民族将近多口人,是跨国界、跨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而纪录片就是全家回家给80岁的妈妈靳玉珍(俄语名字叫瓦丽娅)拜年为由拉开序幕。由此展开一段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一群人长期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感人故事。
80岁瓦丽娅
我们家里的故事很长很长,充满着曲折,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了。这本中俄友谊的大书一定温暖而厚重,能深深地打动所有珍惜和平和幸福生活的人们的心。这张老照片拍摄于年,当年的瓦丽亚还是一个刚刚20出头的姑娘(右二)
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年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大批西伯利亚的旅俄华工、华侨(近45万人,以山东人、河北人居多),被无端地卷入了战争。在腥风血雨中,华工们组建了一支中国团,他们以中国固有的人文精神,浴血搏杀、视死如归,演绎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战争结束之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留在当地,与俄罗斯姑娘组成了家庭,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跨国婚姻。
20多年之后,即年前后,由于前苏联的政治原因,数以万计的俄罗斯妇女被迫背井离乡,与她们的中国丈夫被遣返到中国新疆。她们在塔城、伊犁、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阿勒泰、伊犁、石河子、昌吉等地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目睹了黑暗的旧社会,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新疆和平解放,并且参与了新疆的建设与发展。
(图文无关)
70多年过去了,中俄两国人民并没有忘记那段历史,甚至一直在两国人民心里默默牵挂的骨肉亲人,他们的命运究竟如何?中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永久的回忆》将以全新的视角,传奇的故事,将中国俄罗斯族人物命运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做出深刻的剖析和阐述。中俄后裔不凡的经历,传奇的故事,中国男人的优秀,俄罗斯女人的钟情,谱写了烽火岁月如歌的爱情。
{电视剧《我的娜塔莎》剧照}图文无关
中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永久的回忆》整个采访在感动和眼泪中进行,日本帝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是这场灾难的历史元凶。多少华侨,华工卷入战争,多少生灵死于涂炭。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又有多少跨国婚姻因为战争,快一个世纪亲人失散,骨肉分离。中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永久的回忆》让我们,铭记历史,远离战争,维护团结,珍惜和平。
中俄华裔的第二代人,大多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经历了混合家庭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阿勒泰老式的楼房里,张金花回忆起来母亲都夏和父亲的过去,美丽的俄罗斯姑娘都夏被中国小伙深深吸引,从此演绎了跨国的恋情,组建了家庭。后来都夏与丈夫一起来到中国,开始异国他乡的日子,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俄罗斯。
《永久的回忆》剧组与张金花夫妇合影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故乡,一个永远都挥之不去的故乡。
俄罗斯红场(图文无关)
在都夏弥留之际,童年的记忆不断地回放,故乡的召唤一声紧似一声,扯得心好痛。都夏曾经做了一个梦,她在戈壁上走呀走,遇到了一个神情安详的俄罗斯老人,老人对她说,孩子,这里就是你要到的地方。
俄罗斯,我生长的故乡,俄罗斯姑娘都夏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故乡,就是一个游子归来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年,张金花和姊妹们含泪按照俄罗斯的风俗将母亲埋葬,都夏穿着裁剪的俄罗斯式样的衣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
她是带着梦,带着回到故乡的梦离开人世的。70多岁的张金花老人提起母亲来,仍然是泪水盈盈。
作者与张晋夫在阿勒泰留影
张晋夫--阿那多利也不止一次向我提到提到他的姥姥想家想疯了,带着不甘离开人世的,这些都深刻地印在他的记忆里,也成为他拍摄《永久的回忆》原初的动力。
《永久的回忆》的开拍对新疆的稳定,对世界的和平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也是张晋夫坚持走下去的原因。
张晋夫从研究自己家庭的历史入手,后来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