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药大健康产业吉药控股蓄力发展新浪

来源:中国经营报聚焦医药大健康产业吉药控股蓄力发展文/又新“自年重大资产重组以来,公司由原来主营化工业务,变为医药和化工双主业,未来公司逐渐以医药板块业务为主。”5月13日,在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吉药控股董事、副总经理张亮向投资者介绍了吉药控股定位的变化。近几年,吉药控股通过多起并购实施业务转型与升级。在经历了多次曲折尝试之后,吉药控股坚定了医药大健康的定位。在年年报中,吉药控股表示,公司“始终坚持一个大健康领域的唯一核心,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医养、药物研发、药用胶囊、药用包材、健康食品、化工,承载八大健康业务板块并驾齐驱”。资本市场的表现取决于公司的管理能力、产品实力、发展前景。目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开拓产品销售市场、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成为摆在吉药控股前面的紧要事项。对此,吉药控股在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年度重点工作主要包括,第一,持续优化公司内控体系,提升管理水平;第二,提高产品研发能力;第三,加强投资并购,延伸产业链。八大板块聚焦医药据了解,吉药控股前身为化工企业双龙股份,成立于年,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年收购金宝药业之后,吉药控股逐渐转型医药大健康产业。年,吉药控股进行了多起药企并购。其中,年4月,吉药控股收购远大康华(北京)医药有限公司;同年6月,吉药控股收购辽宁美罗医药供应有限公司;同年7月,收购浙江亚利大胶丸有限公司;同年8月,金宝药业收购普华制药。年,吉药控股实现营业收入为10.66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3.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2亿元,比上年度减少.78%。年第一季度,特殊时期,吉药控股业绩也受到影响。在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吉药控股财务总监张忠伟介绍,“一季度,药品需求受到明显影响。另外,在此期间公司生产、物流配送、销售推广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一季度销售订单减少,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随之下降。”目前,吉药控股医药业务和化工业务的比例维持在4∶1。年,吉药控股医药业务收入为8.34亿元,化工业务收入为2.3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8.24%和21.76%。据吉药控股年年报,目前,其医药板块正在进行从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到医疗服务等的全产业链布局,而其化工板块仍以原有的白炭黑系列产品为主。在医药板块,吉药控股主要有医药工业全资子公司吉林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普华克胜药业有限公司、吉林海通制药有限公司(参股)、医药商业全资子公司吉林金宝医药营销有限公司、吉林利君康源药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普华业高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控股医药商业公司辽宁美罗医药经销有限公司、远大康华(北京)医药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药用胶囊工业企业浙江亚利大胶丸有限公司。近几年,吉药控股部分核心产品销售承压。在医药行业强调创新驱动的背景下,有竞争力的创新性的产品是直面市场挑战的根本。吉药控股提出,将医药工业(包括中西成药、原料药、生物制药、健康食品)、医药商业(批发服务)、医药终端连锁、新零售和医疗医养产业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生物制药,重点加强集团管理,尤其是重点发展OTC市场销售的产品和创新药物的落地,扩大连锁和终端销售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吉药控股提出,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医养、药物研发、药用胶囊、药用包材、健康食品、化工,承载八大健康业务板块并驾齐驱。产业深耕蓄力发展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策的重视和支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年以来,吉药控股通过并购吉林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家医药企业实现产业转型。从最新的财报来看,吉药控股并购的步伐还将继续。吉药控股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利用并购重组等方式,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gzsz/8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