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治疗妇科常见病,在这里基本都有了

 

一月经先期

即指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个月两潮。其属月经不调病的一种,临床以经期提前为其特征。

  验方一、清经散   

组成:丹皮9克,地骨皮12克,白芍9克,熟地6克,青蒿9克,黄柏9克,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先期。用本方治疗22例,取得显著效果。   

出处:中医杂志

  验方二、清热调经汤   

组成:生地,山药,当归各12克,续断,黄芩,丹皮玄胡索,山楂各10克,赤芍,茺蔚子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即指月经周期退后七天以上,甚至每隔四,五十天一至者。亦称“经期错后”。其属月经不调的一种,临床以经期后错为特征。 

 验方一、温经汤   

组成:当归,麦冬,党参各15克,白芍,川芎,姜半夏,丹皮,阿胶各12克,桂枝,吴茱萸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生姜,红糖为引   

主治:月经后期。本方治疗40例,痊愈28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87.5%   

出处:河南中医

  验方二、活血调经汤   

组成:当归12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香附12克,元胡12克,灵脂10克,肉桂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于经前4天开始服用,经到药停。   

主治:月经错后和痛经   

出处:北京中医

  验方三、过期饮   

组成:熟地6克,当归6克,白芍6克,香附6克,川芎6克,红花3克,桃仁3克,莪术3克,木通3克,甘草3克,肉桂1.5克。   

用法:每日1剂,加水2碗,煎至1碗,食前温服   

主治:月经后期,或经行腹痛,属阏血阻滞者。   

出处:证治准绳 

 验方四调经汤   

组成:生地,当归,炒白芍,沙参,香附,莬丝子,炒川断各9克炒黄芩4.5克黄连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后期,证属血虚夹热者。   

出处:本方系吴少怀老中医验方,载吴少怀医案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即指月经时或提前,时或延后七天以上者,又称“经乱”或“月经愆期”。临床以月经无定时为期特征 

 验方一、地沙麦冬党汤   

组成:生地18-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枸杞子,柴胡,川楝子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黑栀子,丹皮,郁金各9克,炮山甲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伴经量时多时少者。   

出处:本方是名老中医将立基治疗月经病之经验方,载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

  验方二、清热调肝汤   

组成:柴胡15克,薄荷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栀子9克、黄芩12克、麦冬12克、元胡9克、续断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   

出处:去南中医杂志 

 验方三、加减逍遥散(汤)   

组成:柴胡12克,薄荷9克、归头15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干姜12克、吴萸9克、潞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云15克、杜仲12克、陈皮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肝郁气滞、脾肾两虚者。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

  四月经过多

即指月经周期不变,而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总量亦增加。临床以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明显超过正常月经为其主要特征

  验方一、加味当归补血汤   

组成:生黄芪30-60克,当归,黄芩炭各9克,生地榆15-3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月经过多属气虚不能摄血者。用本方治疗42例,疗效满意。   

出处:中医学报   

验方二、补调汤   

组成:熟地18克,当归15克,白术9克,白芍9克、黑芥穗6克、山萸肉12克、川芎9克、续断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过多。证见面黄清瘐,倦怠乏力。   

出处:河南省秘验方集锦

 验方三、固肾调经汤   

组成:山萸肉10克、黄芪20克、熟地、枸杞、鹿角胶、莬丝子各10克、当归6克、白芍10克、蒲黄炭6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五月经过少

即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又称“经水减少”或“经少”,临床以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减少为特征。

  验方一、养血补肾汤   

组成:当归、鸡血藤、丹参、炙芪、莬丝子、覆盆子、茺蔚子、紫河车各15克、川芎、甘草、熟地各10克、木香6克   

用法:每周4-6剂,水煎服。或蜜制成丸,每丸10克,每日2次,每次1-2丸。   

主治:稀发月经。本方随证加减治疗29例,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

  验方二、增经汤   

组成:厚扑3克、苍术3克、陈皮3克、甘草3克、当归10克、白芍5克、川芎5克、熟地10克、五灵脂5克、益母草10克、红花3克、白术10克、生蒲黄10克(布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过少,先期等,证属血脉瘀结者、   

出处: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验方三、加减滋血汤   

组成:党参12克、黄芪12克、熟地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3克、鸡血藤12克、丹参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过少,证属血虚者。   

出处:女科证治

  六痛经

即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部有较剧烈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临床以经行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发作为本病的主要特征。以青年妇女特别昌未婚女子多见。痛经一病可发生于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或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或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   

验方一、痛经饮   

组成:当归、炒川悚子、醋玄胡、炒小茴香各10克。川乌、乌药、甘草各6克。益母草、炒白芍各3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痛者加青皮6克:经期痛者加炮姜6克:经后痛者加党参、熟地各15克。均于经前3-5天服药。   

主治:室女痛经。本方治疗92例,服药1-3个月经周期后,经行痛止者76例,经行痛减者16例。有效率达%   

出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验方二、通经饮   

组成:益母草、星宿菜、五味子根、定经草各15克。连钱草12克、五色梅花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出处:广西中医药   

验方二养血活血止痛方   

组成:当归、川芎各10克。白芍20克、枸杞子15克、香附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经前7天开始服药直至月经来潮:若有条件或肝肾亏损较重,平时可服用调补肝肾为主之方药   

主治:痛经。用本法治疗62例,经2-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痊愈31例,显效21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5.16%   

出处:中医杂志 

 七闭经

即指发育正常的女子愈十八周岁尚末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临床以经水不通为其主要特征,不同年龄的行经妇女皆可发生   

验方一黑虎丸(毛家药)   

组成:大黄7份,灵脂2份,红花1份,百草霜适量。   

用法:将上药前3味共研细面,加入百草霜适量,拌匀,水为丸,如绿豆大,干面包装备(服)用。每日服2次,每次6-9克(约40-60粒)   

主治:一切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痛以及闲经,痛经等,妇科实证。此方系河南长垣县毛怀新祖传秘方。所制成药畅销全国,颇享盛誊。解放后毛家献出此方由药厂大量生产,但由于改变方药组成疗效受到影响。本方被收入河南中医研究所编写的秘单验方集锦   

出处:河南中医 

 验方二、急性子治闭经方   

组成:急性子15-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主治:闭经。用本方治疗例。多数患者服1-2剂后,即来月经,并无副作用   

出处:新中医

  验方三通经汤   

组成:当归15克、益母草25克、黄芪12克、香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气血虚者加党参、阿胶:气滞血瘀加枳壳、川芎。寒湿凝滞加制附子、茯芩、白术。   

主治:继发性闭经。用本方加减治疗52例,月经来潮且正常行经者41例,月经来潮但行经不规则者8例,总有效率为94.23%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   

八白带

即指妇女阴道中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液,如涕如唾,淋漓不断。白带一病不同年龄的妇妇皆可发生,临床以带下色白为其主要特征,是妇科最常见病之一。 

 验方一

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鸡尾各20-40克,乌贼骨、白术、茯芩、薏苡各10-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若湿热重者加黄柏、苍术、苦参、蛇床子   

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偏肾虚者加炒灶仲、芡实、鹿角霜,   

偏痰湿者加半夏、陈皮。   

主治:妇女带下。

用本方治疗98例,痊愈61例,显效2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达%   

出处:四川医学   

验方二、芪术防风散   

组成炒黄芪2份炒白术2份炒防风1份   

用法:上药共为细未,每晚临睡前,且温开水送服10克。   

主治:白带。证属脾虚失运,水湿下注者。

运用本方治疗带下,收效良好。   

出处:中医杂志

  验方三愈带散   

组成:白术,山药,花生仁各克   

用法:上药炒焦研细粉,加糖克,调匀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30克。若带下色黄有秽臭者,可加黄柏粉克。   

主治:妇女白带。本方经多年运用,效果较好。   

出处:河南中医

  验方二暖宫丹   

组成:蛇床子克,白矾,母丁香,肉桂,杏仁,吴萸,北细辛,砂仁,牡蛎,莬丝子,薏苡仁,川椒各90克,廘香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以30%的生蜂蜜和匀,做成丸药如龙眼大。先用白花水(蛇床子,白矾,花椒,杏仁,艾叶黄煎水去渣)。冲洗阴道,后以暧宫丹纳入阴道内,每天换1次,三天后则二,三天换药一次。   

主治:妇女白带症。对滴虫性阴道炎有特效。   

出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九黄带

即指妇女带下色黄,如茶叶汁,淋漓不断,粘腻臭秽。此病多由湿热湿毒所致。临床以带下色为为其主要特征

  验方一湿毒带下处洗方   

组成:野菊花,蛇床子各30克,生百部15克,苦参20克,枯矾末12克   

用法:上药用砂布包好后入水煎30-40分钟,取煎液趁热熏洗阴部,每天3-4次,每次15-30分钟,每剂可用2天。   

主治:湿毒带下。本方治疗42例,痊愈39例,好转3例。有效率达%用药最少2剂,最多13例。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鱼腥,油腻,勿用公共浴池。节制性生活。   

出处:淅江中医杂志 

 验方二清燥止带汤   

组成:盐炒黄柏12克,梅苍术,车前子(布包煎)茵陈蒿各9克,炒苦参,紫地丁,赤茯苓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另予蛇床子60克,炒苦参30克,生黄柏16克,川花椒9克,煅明矾9克,煎汤熏洗。   

主治:黄带   

出处:本方为王鼎三名老中医验方   

十赤带

即指妇女从阴道淋漓不断地流出色红而粘腻,似血非血的分泌物。若带下纯赤色则属“经泼漏“,而杂有白色者又称赤白带。本病临床以带下色赤或赤白相同为特征   

验方一清肝止淋汤   

组成:白芍12克,当归9克,大生地15克,丹皮9克,阿胶12克,(烊化)黄柏6克,牛漆9克,香附6克,红枣6枚,黑豆12克   

用法:水煎

十一青带

青带,妇人有带下而色青者,甚则绿如绿豆汁,稠粘不断,其气腥臭,所谓青带也。夫青带乃肝经之湿热。肝属木,木色属青,带下流如绿豆汁,明明是肝木之病矣。但肝木最喜水润,湿亦水之积,似湿非肝木之所恶,何以竟成青带之症?不知水为肝木之所喜,而湿实肝木之所恶,以湿为土之气故也。以所恶者合之所喜必有违者矣。肝之性既违,则肝之气必逆。气欲上升,而湿下带青欲下降,两相牵掣,以停住于中焦之间,而走于带脉,遂从阴器而出。其色青绿者,正以其乘肝木之气化也。逆轻者,热必轻而色青;逆重者,热必重而色绿。似乎治青易而治绿难,然而均无所难也。解肝木之火,利膀胱之水,则青绿之带病均去矣。

方用:加减逍遥散。

茯苓15克白芍15克(酒炒)生甘草15克柴胡3克茵陈15克陈皮3克,栀子9克(炒)水煎服。二剂而色淡,四剂而青绿之带绝,不必过剂矣。夫道遥散之立法也,乃解肝郁之药耳,何以治青带若斯其神与?盖湿热留于肝经,因肝气之郁也,郁则必逆,道遥散最能解肝之郁与逆。郁逆之气既解,则湿热难留,而又益之以茵陈之利湿,栀子之清热,肝气得清,而青绿之带又何自来!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也。倘仅以利湿清热治青带,而置肝气于不问,安有止带之日哉!

温情提示:本条专业性强,所以只供中医同道参考学习用之,任何非中医者切莫照搬乱用。中医提倡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病和病不同,凡病者都要辨证施治,因人而已,非中医乱用,不仅可能无益,而且还有可能加重病情.....是药三分毒,尤其女性病,复杂多变,有病了要找专业人员诊治,切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gzsz/64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