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社区开展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宣传工作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蘑菇?
蘑菇是否有毒,肉眼无法识别,鉴别蘑菇是否有毒,民间有一些说法,但其实并不可靠,比如依据颜色是否鲜艳、生蛆、长虫、有没有酸臭味,煮后是否使大蒜和银器变黑等来判断有没有毒,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误食毒蘑菇的原因
变黑红菇
(可食)
亚变黑红菇
(剧毒!)
误食与食用菌相似的种类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来在广东发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
野生食用菌中混杂了有毒的种类
在广东,引起严重的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多为野外采集误食所致,但也有食用了购买的干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经营餐馆就餐后引起不适的例子。引起后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
(1)餐馆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品种不纯,野生食用菌产品中时混杂了不适宜食用的菌类。作者曾检验过一份餐馆送来的食用牛肝菌样品,竟然混杂了10多个不同的种类,其中最起码有两种是有明显毒性的。
(2)食用者一次食用过多的菌类,肠胃不适应。按中医的说法,一些野生食用菌“性寒”,部分食用者因个人体质的适应性问题,食用量较大时会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同桌一起食用的其他人员并无不良的反应。
(3)野生菌没有完全熟透。部分野生菌种类只有熟透时才可食用;未熟透时它会带有一定的毒性,食用后即可能产生不适,食用者在用食火锅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野生蘑菇中毒症状有哪些?
毒蘑菇中的毒素十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蘑菇中。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按症状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在食用野生蘑菇后,如何从人的体表特征来分辨是否中毒?
大多数毒蘑菇中毒早期都会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的病例表现为兴奋、抑郁、幻觉、步态蹒跚,还有的可出现黄疸、血尿、肝区疼痛等,还有表现为身体的暴露部位经日照后出现如面部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等。
各型蘑菇中毒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快的10分钟,最长的1-2天,其中溶血型和肝脏损害型中毒较为严重,特别是肝脏损害型,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发生野生蘑菇中毒后,应该怎么处理?
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治疗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考虑帮助病人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进行排毒对各中毒类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
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药物催吐。如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4%温盐水~ml或1%硫酸镁ml,5~10ml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或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硫酸铜,吐根糖浆,注射盐酸阿朴吗啡等药用催吐。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洗胃:严重呕吐者不必洗胃,如呕吐次数不多时则不应放弃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摄入毒物4~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但即使超过6小时,甚至12~18小时仍可根据毒物的吸收状况进行洗胃。洗胃一般采用微温开水和生理盐水。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液(1:0-),洗胃后可灌入活性炭为吸附剂,用法是取30~50g放入ml温开水中调拌成混悬,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胃内,或用蛋清等以吸附毒物。
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镁口服,进行导泻,但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心脏抑制的患者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用硫酸镁。使用硫酸镁可形成高镁血症,引起镁中毒。通常以硫酸钠导泻为好。还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为导泻剂,特别是灌入活性碳后,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也有人建议口服蓖麻油30~60ml作导泻剂。
灌肠: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用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每次-ml,连续2-3次。
输液和利尿:早期可采用大量输液,以使毒素从尿中大量排出。输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同时应用静脉注射利尿剂,一般用速尿20~40mg或20%甘露醇ml静注,必要时可多次重复注射。但要注意进入液体平衡,还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低钾病人补充氯化钾。
医院接受治疗。
如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
蘑菇种类繁多,毒蘑菇中的毒素难以去除和破坏,因此,预防有毒野生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自行采食野生蘑菇,也不要在流动商贩处购买干或新鲜的蘑菇。
所谓病从口入
所以不要胡乱食用野生植物
珍惜生命,谨防中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csjd/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