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药忌讳牛奶吃药不对灰常麻烦
老话说“是药三分毒”
药品合理使用可以治病
但使用不当可能致命
由于药品种类繁多
性质各异
一旦你陷入不按医嘱规定时间服药
盲目增减药物剂量
多药同服等家庭用药误区
可能会损害健康
甚至肝肾衰竭威胁生命
关于服药误区的问题
成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于百莉是这样说的……
服药和吃饭至少间隔半小时68岁的刘玉珍本身患有胃病,又同时多剂量服用治疗关节炎的双氯芬酸钠和氧氟沙星,结果导致消化道大出血,在家里重度昏迷,直至休克。幸亏家人及时拨打医院,医院抢救才苏醒过来。
错误的服药方式可能致命
于百莉医生:“一般情况下,不论是一天三次还是饭前饭后服药,服药时间和吃饭时间至少要间隔半小时。同时要结合患者自身状况来具体判断,患者有无病史或过敏情况,严格按照说明和医嘱来服用。对于孕妇、小孩、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医嘱更为慎重。”
饮料送服可能增加毒副作用“有些人觉得药苦难咽,喜欢用饮料送服,药物发挥作用跟它所处的酸碱性环境相关,有的会抵消药效,有的可能增加毒性及副作用。”于白莉强调到,果酸类饮料偏酸性,咖啡、茶呈碱性,甘草又是和胃药。“大家平时都误认为绿豆有解药性,其实不然。绿豆加甘草才会综合掉药效,发挥主要功效的是甘草。”在中药中最后一味药也会加上一味甘草,味甜调和口感。
补钙类的药不能和牛奶、酸奶一同服食,因为它会被牛奶、酸奶一起综合吸收掉,影响药物作用,人体就吸收不到药效。维生素、多酶片不能用水温过高的水送服,这样会“烫死”药效,像红霉素则在碱性环境中药效微好。“用温度适中的白水服药,才是最佳方法。”
关于抗生素药物,需要格外谨慎,据医学实验观察,抗生素类的药,空腹吃更利于药效吸收。但是抗生素会对胃造成刺激影响,引起胃痛、恶心等不适反应,所以平时还是建议大家放在饭后服用。当前食品中的各种添加成份,会不小心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食物和药物会出现混乱,“这种抗生素乱用、滥用的情况,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菌群失调。”可能产生过敏、器官损害、耳聋、肾衰等症状。
特殊的中药材一定要煮到位谈到中药,于百莉说:“中药在煎熬时,首先把药材浸泡半小时左右,让其软化,其次要注意煮的次数和掺水。通常大家会把药熬三次,其实熬两次效果最佳,掺水时也要注意水量,药面和水面保持在一到两公分。熬中药尽量用陶瓷器,避免其他质地的器皿和药产生化学反应。”
感冒药通常煎熬10—15分钟,熬久易挥发失去药性。像一些特殊药材,一定要特别对待。附片和乌头都是有毒的,在熬药时要特别注意,“开药时医生会告诉患者附片、乌头要熬制一小时至不麻口后才可服用。但是大家理解上存在误区,以为熬制一小时后即可服用,这样就会造成药物中毒,严重甚至死亡。”正确的熬制是在附片和乌头熬开之后再熬制一个小时方可服用。
看完之后
51工社君觉得吃个药好麻烦
但麻烦归麻烦
为了自己的健康
以下常识还是需要知晓的
三大误区1掰开服用
有些人把药片掰开分成几块来服用,像缓释剂一类的药物,如果掰开服食,药物没有过渡直接进入胃部,会破坏胃酸,很短时间内达到最高浓度,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就会失去药效。
2对瓶口喝
糖浆类的口服液,服用时不能直接对瓶口喝,这样不仅污染瓶口,使细菌增生,造成二次感染,还容易不小心喝到玻璃渣子。由于服用剂量不准确,导致效果不佳或产生副作用。
3直接干吞
直接干吞药片,风险很大,不小心噎住,很容易呼吸困难甚至一命呜呼。“药物停留在食道,咽不下去无法吸收药效,人也会感觉不太舒服。”
服药时间适合饭前服用的药
驱虫药、肠溶片、药用炭片、思密达(蒙脱石散)、健胃药多酶片、利福平、卡托普利、硫糖铝、果胶铋、枸橼酸铋钾、吗丁啉、胃复安、滋补药(人参、蜂蜜、鹿茸)等。像健胃消化的药,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借助药的苦味刺激味蕾和末梢神经,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使人食欲大增。
适合饭后服用的药
吲哚美辛、氯化钾、伊曲康挫、维生素B2、维生素C、阿司匹林、抑酸药(法莫替丁、西咪替丁)、头孢呋辛、对乙酰氨基酚、茶碱缓释片、葡萄糖酸钙、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减热镇痛药等。这些药物饭后服用有利于发挥疗效,延长其在胃中作用的时间,使药效缓慢而持久。
适合睡前服用的药
安眠药、降血脂类的药物,能够促进脂肪代谢循环。
与餐同服的药
有的药要求糖尿病患者与餐同服,拜糖平就要在第一口饭后服用。
来源:天府早报记者赵霞
图片如无说明均来自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zysx/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