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血药浓度监测之地高辛
地高辛(Digoxin,DGX),是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控制快速性心房颤动的有效药物。因其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治疗量与中毒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叠的药动学特性,是需做血药浓度监测的主要药种之一。此外,地高辛又是一种长期服用的药物,经常出现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现象,其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更加复杂,因此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十分必要。对地高辛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协助临床调整给药方案、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预防药物中毒、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血药浓度监测前及监测时的注意事项
1、采血时间及采血要求:
(1)采血时间:初始治疗情况下,给予负荷剂量,应于初次给药后12-24小时内测定;如未给予负荷剂量,应于给药后3-5日测定。维持治疗情况下,临用下剂药物前或上剂给药后至少6-8小时应测定血药浓度,调整维持剂量后5-7日内测定本药血药浓度,并于调整剂量后7-14日内持续测定。
(2)采血要求:血清或血浆。可应用抗凝剂是肝素、EDTA和草酸盐的采血管,取静脉血2ml。
2、监测方法的选择:目前主要采用酶免疫放大增强法,具有操作简便迅速、自动化程度高、样本用量少、样本不需要预处理的优点,适用于临床分析要求。该技术是基于抗体结合位点竞争性抑制的原理,样本中药物和试剂中的酶标记的药物竞争抗体结合位点,后者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进行标识。活性酶将抗体试剂A中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转化成NADH,从而引起吸光度的改变,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酶与抗体结合活性降低,因此根据酶浓度的变化可以测定样本浓度。
3、血药浓度参考值范围
(1)安全有效参考范围为0.8-2.0ng/ml;
(2)超过2.0ng/ml即可视为中毒。
二、地高辛中毒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1、地高辛中毒的表现:过量可见恶心、呕吐、厌食、疲乏、不适、高钾血症、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心室颤动、头晕、色视(如黄视、绿视)、肠系膜动脉缺血、嗜睡、行为紊乱(包括精神病发作)。
2、地高辛中毒的处理方法:由于本药蓄积性小,通常停药1-2日中毒表现即可消失。对轻度中毒者,应停止用药;如患者伴有低钾血症而肾功能尚好,可给予补充钾盐。治疗心律失常的具体措施如下:(1)静脉滴注氯化钾可消除异位心律;(2)缓慢静脉注射苯妥英钠-mg;(3)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加葡萄糖注射液)可消除室性心律失常;(4)成人皮下或静脉注射阿托品0.5-2mg等。
三、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低体重、高龄、肾功能损害、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镁血症有发生地高辛中毒的风险。
2、联合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
(1)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的药物:
奎尼丁可使地高辛的肾清除率减低40%-50%,并可从组织结合部位将地高辛置换出来,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两者合用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1倍,故合用时地高辛应减少剂量的1/2。
胺碘酮可延缓地高辛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
普罗帕酮与地高辛合用时,地高辛浓度可升高30%-%,引起毒性反应。
口服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菌药物,可抑制肠道菌群,而地高辛需经肠道细菌作用降解失活,故合用可使地高辛降解减少,血药浓度升高。
糖皮质激素、排钾利尿药可使电解质紊乱而致低血钾,低钾状态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
(2)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降低的药物:
氢氧化铝、药用炭、氮芥等药物口服时使胃肠道吸收受阻,降低地高辛血药浓度;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能加快胃肠蠕动,致地高辛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
利福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肝药酶诱导剂,可促进地高辛在肝脏内的代谢,使地高辛血药浓度下降。
3、其他影响因素:口服地高辛生物利用度与药物晶形大小有关,不同厂家生产的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也有较大差异,因此用药时最好固定选择同一生产厂家的地高辛。
作者:刘鑫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zysx/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