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Qiagraven草血分药中功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qsnbdf/
★成为风物大观特别读者:点击上方「风物大观」→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今天介绍的药用植物叫茜(Qiàn)草。

在我国,对茜草进行开发利用的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商周时期,茜草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染色剂,是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茜草主要染的是红色,茜草的“茜”字就是红色的意思;茜草尤其适用于染丝绸,丝绸经茜草染色后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红色,当时人们习惯称它为地血。

据《汉宫仪》记载:“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这里说的“卮茜”是指栀子和茜草。

栀子和茜草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二种染色植物,栀子主要用来染黄色,茜草用来染红色。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过经这两种材料染色过的衣服: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其中的红色就是用茜草染成的。

在《史记.货殖传》有这样的记载:“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和栀子是一项利润非常丰厚的产业。

作为药用植物,茜草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名为“茜根”,明确了药用部分为根。在《黄帝内经》中出现对“四鸟贼骨-藘(lǘ)茹丸”的记载,这里的藘(lǘ)茹就是茜草的古称。

直到今天,很多资料在介绍茜草的止血效果时,还经常提到“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当前,我们经常见到的云南白药或创可贴中就有茜草成分。 

点击查看活动方案:我们身边的中草药——黄河三角洲药用植物大搜索活动开始啦!!

一、茜草的植物形态

茜草属茜草科,茜草属植物,又名拉拉秧子、锯锯藤、拈拈草、血见愁、活血丹、土丹参、破血草等,其植物形态如下: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3米。根丛生,数条或数十条,圆柱形,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茎四棱形,棱上生多数倒生的小刺。叶四片轮生,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变化较大,长2-6cm,宽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脉及叶柄均有倒刺,全缘,基出脉5。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小,淡黄白色;花冠辐状,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5,生在花冠管上,花丝较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浆果球形,肉质,熟时由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通俗讲:这种植物的叶是轮生的,每一个节上一般有四片叶,四个方向各有一片小叶;茎是方(棱)的,有很多刺状的突起,手摸上去会有棘手感,民间又称其为锯锯藤;根是红色的。

(以上图片于年6月20日拍摄于利津县枣园村)

二、茜草(中药名)

中药茜草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化瘀止血药,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无臭,味微苦,久嚼刺舌。

1、炮制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2、茜草炭:取茜草片或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茜草炭形如茜草片或段,呈焦黑色,内部棕褐色。略具焦糊气,味苦。

3、酒制茜草:取净茜草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茜草片kg,用黄酒25kg。

酒制茜草形如茜草,表面焦黄色,微具酒气。

苦,寒。归肝经。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行血通经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茜草是一味非常特殊的药材,具备对血分的三大功效:对血热症有凉血的作用,对出血症有止血的作用,对瘀血症有活血的作用。在中药当中,兼具这三种功效的极为少见。因此,这种药最适合血热妄行并有瘀滞者,是它的最佳主治,可以同时发挥三种功效。

在这三种功效中,最明显的是止血作用,其次是活血化瘀,再次是凉血。凉血作用是最次要的,一般不单用。

茜草在活血的同时还能通经,既能通经络,又能月经,故而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病和月经不调。

名家论述

1、李时珍:茜草,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本草纲目》)

2、缪希雍:茜草,行血凉血之要药也。非苦不足以泄热,非甘不足以活血,非咸不足以入血软坚,非温少阳之气不足以通行,故主痹及疸......行血软坚则痹自愈。(《本草经疏》)

3、汪绂:茜草,色赤入血分,泻肝则血藏不瘀,补心则血用而能行,收散则用而不费;故能剂血气之平,止妄行之血而祛瘀通经,兼治痔瘘疮疡扑损。(《医林纂要·药性》)

  

茜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及其苷类化合物,以及萘醌类、萜类、己肽类、多糖类、蒽醌类、萘醌类茜草酸苷、环烯醚萜类等。

看到这些化学名称,很多人也许感觉头都大了。但是,如果分开来细说,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茜草是一味很重要的中药了。

1、蒽醌类和萘醌类物质:蒽醌类物质是茜草属植物的主要成分,萘醌类物质为蒽醌类生物合成的中间体。正是从蒽醌类和萘醌类物质中分离出来的有效成分,成功起到了活血、祛瘀、止血、通经,治疗外伤出血、关节痹痛、跌扑肿痛以及闭经等妇科疾病的作用。

2、环己肽类:这种成分就更厉害了,从其中分离出的6个成分,这是茜草属植物抗癌活性的来源。

3、多糖:茜草中有三种比较主要的多糖成分,其中的二种有较明显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清除自由基相信大家都明白吧?可以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呢!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或浸酒。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配伍参考

治瘀血经闭,可单用,或配丹参、赤芍、当归等药同用,则可增强活血通经作用;若为血枯兼瘀之经闭,又当配制首乌、熟地黄、川芎等,以养血活血通经。

治产后瘀阻腹痛,属热者,常配败酱草、红藤、赤芍等药,以清热化瘀止痛;属寒滞者,常配当归、川芎、炮姜等药,以散寒暖宫、化瘀止痛;兼气虚血亏者,常配炙黄蔑、人参、当归等药,以补虚化瘀。

治跌打损伤瘀肿,常配红花、川断、骨碎补等药,以活血消肿疗伤。用于风湿痹痛。

茜草活血通经,故亦治风湿痹痛,若属热痹者,常配忍冬藤、络石藤、秦艾等药,以清热通络止痛;属风寒湿痹者,又当与川乌、独活、海风藤等同用,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痹。用于黄疸。

茜草凉血清瘀热而退黄,用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山栀、大黄等药,以清热凉血,利湿退黄。用于疮痈,痔肿。茜草能凉血化瘀以消散疮痈,治热毒疮疡或乳痈,常配蒲公英、银花、地丁等药;治痔疮肿痛,常配大黄、虎杖、地榆等药。

1、十灰散:大蓟、小蓟、茜草、侧柏叶、白茅根、棕榈、荷叶、大黄、牡丹皮各9g,每剂加水煎煮2次,用藕汁或白萝卜汁调服,每日1剂。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十药神书》)

2、治吐血不定:茜草30克,生捣罗为散。每服6克,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饭后服之良。(《简要济众方》)

3、治咯血、尿血:茜草9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4、治月经过多,子宫出血:茜草根7克、艾叶5克,侧柏叶6克,生地黄10克。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渣后,加阿胶10克,溶化。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5、治女子经水不通:茜草30克。黄酒煎、空心服。(《经验广集》)

6、治跌打损伤:茜草根30~60克,水酒各半炖服;或茜草根和地鳖虫各15克,酒水各半炖服。(《福建药物志》)

7、治风湿痛,关节炎:鲜茜草根克,白酒克。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1星期,取酒炖温,空腹饮。第1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日1次。服药后7天不能下水。(《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8、治牙痛:鲜茜草30~60克,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版)》第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

2、《国家药典中药彩色图鉴》第页,中国古籍出版社,年10月第一版。

3、百度百科词条“茜草(草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

4、百度百科词条“茜草(茜草科茜草属植物)”。

4、张廷模:《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第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第1版。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请以医生诊断和处方为准,因擅自服用造成不良后果者,本号概不负责。

点击查看“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样板来了:一位莱州朋友拍摄的药用植物图片

?刺儿菜: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酸枣:小时候经常在村边见到,现在才知是一味养心安神药

?商陆:这可不是“土人参”,服用千万要小心!!

?地黄:六味地黄丸中的第一味药!

?半夏:为什么叫半夏,而不叫全夏?

?苘麻:这是一种田间杂草,也是一种药用植物!

?益母草:为什么又叫坤草?

?地锦:原来止泻药“肠炎宁”的主要成份来自它!

?罗布麻:黄河口人亟需大力开发的药用植物

?丹参:以此一味药,可抵四物汤

?蒺藜:小时候多受其害,今日方知是味药材

?香蒲:李白入诗,李密入典,这种植物来头不小!

?蕺菜[jícài]:鱼腥草注射剂为什么被停用了?

?车前草:这种植物可以入药的有二种,你能区分开来吗?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yldl/5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