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阿勒泰无人区首次航拍全球最长陨落
航拍
五小时跋涉,拍下“银骆驼”陨落点全景陨石“银骆驼”陨落点航拍图
科考队员在“银骆驼”陨落点寻找陨石
中国版图“雄鸡”的尾羽便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全球最长最广的星星陨落带,从阿勒泰地区东南面成一条直线伸展到西北面,绵延多公里。中国现存最大的铁陨石“银骆驼”,就出自阿勒泰地区青河县。
这块陨铁年被发现,重达28吨,因颜色发亮,牧民误以为是银,加上有两个突起的部分酷似驼峰,因而得名。如今,“银骆驼”被安放在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门口,供公众观赏。
当年,“银骆驼”是在阿尔曼特山脚下的戈壁滩被发现的。8月10日,科考队从乌鲁木齐出发,穿越多公里,直奔阿尔曼特山。越野车队在山脉间穿行,沿途人烟稀少。车队扬起漫天的灰尘,有时候,后车看不见前车的状况。手机信号很微弱,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服务”,GPS在这里也失去了导航功能。车队用对讲机联络,经过5小时跋涉,终于找到“银骆驼”的发现地。
发现地是一片相对平坦的戈壁滩,其中凹进去一大块,一圈圈的呈弧形。由于周边有冲击痕迹,这里也被认为是当年陨石撞击地球的坠落点。
现代快报摄影记者用无人机给这个陨落点拍下了全景图。国际陨石学会和国际陨石收藏家协会会员张勃说,这里是无人区,陨石猎人也很少来,尽管大家都知道陨落点在这里,但不知道它究竟什么样。通过全景图,这个陨落点的神秘一览无余。
猎陨金属探测器发声,不一定是陨石
猎陨是这次科考的主要任务。如何才能找到陨石?
张勃介绍,搜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时间。陨石大多数都是掉在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往返很费时间,最合理的方法是就地扎营,每天做好搜寻区域的记录。按照经验,一旦金属探测器发生正确的反应,就要开始掘地三尺,直到这块石头出现在你面前。
在“银骆驼”的陨落现场,科考队员寻找起陨石陨落后被冲击的基岩,希望能从这些岩石中找到当年撞击时的蛛丝马迹。
茫茫戈壁滩上,科考队员肉眼和探测器并用,仔细地寻找陨石。科考队员戚浩存用金属探测器搜寻时,机器不时发出“嘀嘀”的声音,这是属于陨石的声音吗?
张勃表示,金属探测器发出嘀嘀声,不一定是陨石,陨落地附近的基岩也会使金属探测器发生反应。如果是基岩,由于金属含量少,探测仪发出的“嘀嘀”声很微弱,有间断性;而陨石含铁镍高,金属探测器会发出连续而又强烈的“嘀嘀”声。
这次科考中,队员们几乎走完了这条全球最长最广的星星陨落带。虽然是陨落带,但并不一定就会找到陨石。因为陨石陨落的随机性很强,没有规律,有些地方比较密集,有些地方完全没有,运气占很大比重。遗憾的是,科考中大家没有发现陨石的踪迹。
遗憾
“安拉之泪”被封存,未能取样
陨石“安拉之泪”发现地航拍图
曾经有一种说法认为,“安拉之泪”和“银骆驼”可能是配对陨石。也就是说,它们在陨落前,属于同一个母体,分裂为数颗坠落到地面上,成了失散“兄弟”。为了验证“银骆驼”和“安拉之泪”究竟是不是一家子,这次科考,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从“安拉之泪”身上取些样品,进行“DNA”比对。
在阿勒泰市园林科研所门前,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广场,广场上有个黄色的小木屋,“安拉之泪”就被放在小木屋内。现场,一位知情人介绍,这块陨石年被拉下山后,就一直放在这里。科考队员只能通过小木屋的缝隙,观看它。
对于取样的要求,尽管现代快报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都进行了申请,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取样成功。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安莹胡玉梅/文赵杰/摄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yldl/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