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注射剂还可以使用活性炭供注
活性炭(供注射用)的定义
注射剂生产用活性炭属于药用辅料,其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中国药典》(年版)中活性炭的定义为:由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的具有很强吸附能力的多孔疏松物质。
活性炭因其具有吸附能力强,比表面积大,活性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制药过程中的脱色、除杂质和去除热原等方面。
活性炭在注射剂除热原中的应用
热原系指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这里所指的“热原”是指细菌性热原(细菌内毒素),是由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细菌死亡后从细菌尸体中释放出内毒素的。当细菌存在于药液中,并具备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细菌生长的温度与酸碱度,细菌就会快速生长繁殖,就可能产生热原。
当注入人体的注射剂中含有热原量较高时,就可引起不良反应,如:人体产生发冷、寒颤、发热、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根据注射剂的使用特点,要求产品必须是无菌、无热原的,注射剂中除热原主要利用热原的可吸附性去除,如使用活性炭吸附药液中的热原。因此,在注射剂生产工艺中采用活性炭除热原,应对制造工艺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以确保最终产品中热原符合标准,保证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
活性炭在注射剂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活性炭作为注射剂常用的热原吸附剂,在国内注射剂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但是年12月份国家局发布的《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以及年5月份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中明确指出:注射剂生产中不建议使用活性炭,为了有效去除热原(细菌内毒素),需加强对原辅包、生产设备等的控制。
据了解,在国外注射剂生产中活性炭已很少使用,主要原因可能是活性炭的使用将对注射剂生产带来的潜在风险。参考罗俊杰等人发表在《中国新药杂志》第28卷第4期-《活性炭在注射剂生产中潜在风险分析》中的论述,活性炭对于注射剂产品生产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有以下几种。
活性炭在注射剂生产中应用的影响
1、活性炭对注射剂元素杂质的影响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具有多样性,原材料来源也不同,导致生产的活性炭可能含有不同的元素杂质。因为有些元素杂质具有毒性,另外元素杂质还可能对注射液的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故活性炭在用于去除注射剂药液中的内毒素时,可能会引入元素杂质的风险。
2、活性炭对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是注射剂产品的一个质量指标,是指药品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产生或混入的微粒性杂质,肉眼不可见(粒径为1~50μm),不溶性微粒因其可随血液流动却不能被代谢,可能对人体造成难以发现和潜在的严重危害。
不溶性微粒常见的来源有活性炭、橡胶屑、玻璃屑等。活性炭作为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潜在风险源,应引起重视。目前各国药典均未对活性炭颗粒大小进行规定,当活性炭粒度较小时,会增加不溶性微粒的引入风险。
3、活性炭对注射剂主药含量的影响
活性炭对药物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特别对低剂量的药物含量影响较大。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对于主药含量低或主药易被活性炭吸附的制剂,主要采用过量投料的方式补偿吸附的主药。此类药品的生产对于活性炭用量和来源、产品批量等均有严格要求,生产中应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