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诃子,榄仁,醋栗余甘子的功效作用

白癜风检查 https://m-mip.39.net/nk/mipso_6094200.html

诃子(学名:TerminaliachebulaRetz.)是使君子科诃子属植物。乔木,高可达30米,径达1米,树皮灰黑色至灰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圆形,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有时又组成圆锥花序,核果,坚硬,卵形或椭圆形,青色,成熟时黑褐色。

分布于越南(南部)、老挝等亚洲国家。中国云南西部和西南部有天然分布。中国广东、广西(南宁)有栽培。生于海拔-米的疏林中,常成片分部。喜温暖湿润。

为一有价值的鞣料植物,系制革工业重要原料之一。木材供建筑、车辆、农具、家具等用。可作为绿化树或风景树。果实供药用,有敛肺涩肠、治疗慢性痢疾之效。幼果干燥后可治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

乔木,高可达30米,径达1米,树皮灰黑色至灰色,粗裂而厚,枝无毛,皮孔细长,明显,白色或淡黄色;幼枝黄褐色,被绒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7-14厘米,宽4.5-8.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偏斜,边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密被细瘤点,侧脉6-10对;叶柄粗壮,长1.8-2.3厘米,稀达3厘米,距顶端1-5毫米处有2至4腺体。

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有时又组成圆锥花序,长5.5-10厘米;花多数,两性,长约8毫米;花萼杯状,淡绿而带黄色,干时变淡黄色,长约3.5毫米,5齿裂,长约1毫米,三角形,先端短尖,外面无毛,内面被黄棕色的柔毛;雄蕊10枚,高出花萼之上;花药小,椭圆形;子房圆柱形,长约1毫米,被毛,干时变黑褐色;花柱长而粗,锥尖;胚珠2颗,长椭圆形。核果,坚硬,卵形或椭圆形,长2.4-4.5厘米,径1.9-2.3厘米,粗糙,青色,无毛,成熟时变黑褐色,通常有5条钝棱。花期5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米的疏林中,常成片分部。[1]诃子喜温暖湿润,分布区内年平均温度为19.9-21.8℃,年降水量-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块生长较好;幼苗期需要一定的荫蔽。

分布范围

分布于越南(南部)、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尼泊尔、印度。中国云南西部和西南部有天然分布。中国广东、广西(南宁)有栽培。

繁殖方法

诃子

播种法:选择长势旺盛,诃子产量高、质量好、20年以上的母树,11月份在果皮变为黄绿或橙黄色时可采收。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作种。由于果肉内含有大量的单宁物质,影响出苗,带果肉种植出苗率还不足3%。所以,采回的果实应及时除净果肉,种子晒干或阴干装袋,放置于干燥阴凉处,保存1年也不影响发芽出苗。饱满的种子千粒重克。诃子种子具有坚实厚硬的种壳,不易吸水,不经过处理的种子播种后两个月发芽率还不足20%,所以,在播种前1个月须要进行种子处理。每亩需种子80-85千克,先用清水浸种一昼夜,滤除水份,将种子均匀摆放一层在垫有10-15厘米厚的细砂床上,种子上再铺一层砂,厚2-3厘米,如此重复,最上一层盖上砂,加盖稽草,经常淋水,保持湿润,气温在21℃以上时20天左右种子发芽率可达80%以上,这时可筛除砂粒,用于播种。若种子数量少可用砂盆催芽或用小锤轻轻敲开种皮取出种仁直接播种。播种期一般在4月份以后,这时气温较高并且稳定,出苗快,出苗率高,在整理好的育苗地上按10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开穴播种,穴深3厘米,每穴1粒种子,覆土平畦面,加盖稻草,保持湿润。一个星期后开始出苗,大部分苗出土后揭去草。

嫁接法:诃子的嫁接常用芽接法和楔接法。芽接法用2年生的实生苗作砧木,在6-8月份进行,成活后移栽;楔接法在移植后的3-4年内,于3-4月嫁接,嫁接树虽然能比实生苗提早结果2-3年,但嫁接后树形不大,木质差,结果年限比实生苗至少缩短20年、树容易老化等,在选好良种的条件下一般不采用嫁接。

根芽法:诃子的根芽能发育成小苗,在种苗紧缺的条件下可挖根进行栽种,容易成活。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育苗地应选择有一定荫蔽条件,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深翻,每亩施千克农家肥,按高20厘米,宽1.2米起畦,保持畦面平整。诃子可以成片造林,也可零星种植。因此,种植地可选择在丘陵缓坡、平地、田头地尾、池塘沟缘、村旁路边、房前屋后。株行距3米×4米,以50厘米×50厘米×40厘米开穴,铲表土填入穴内,打碎,每穴可施腐熟农家肥25-30千克作基肥。

日常管理

诃子

当苗高达5厘米以上时可用浓度为2%的尿素或稀薄人粪尿淋施1次,以后每隔两个月施一次,浓度可逐渐增大。注意不能浇施在叶片上;加强除草培土。第2年苗高达80厘米以上,基茎1厘米以上时可以移栽定植。在苗木落叶后或早春未出新时前移植。最好选择阴雨天栽植,定植时舒展根系,覆土压实,晴天淋足定根水。移植后管理较简单,只需在农闲时节进行除草培土。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除草施肥,未结果前几年春季施氮肥,秋季施绿肥、火烧土等。实生苗5-7年可开花结果,15年后为产果盛期,结果后应以施磷为主,如塘泥、牛粪、草木灰等。并且每隔3-4年施一次础肥,具体做法是按每棵树0.1千克砺砂混入农家肥中拌均。实生苗可连续结果40年以上。

采收加工

诃子高大;给采收带来不便,一般在果实成熟之前先将树下清理干净。成熟后自然落地,分批拾回,可置于太阳光下暴或先用沸水煮5分钟再晾,并且不能翻动以免擦伤果皮影响质量;若制作未成熟的藏青果,应采摘有食指般大小,咀嚼肉较易破,无木质化的幼果。放入沸水中煮2-3分钟取出晾晒干即可。

病虫防治

病害:主要是立枯病,为害幼苗,发病时幼苗基部成黑褐色,萎缩,最后全株死亡。发病后首先拔除病株,在周围用石灰水清毒,也可用波尔多液喷洒,并注意排水加以防治。

虫害:诃子的虫害主要为天牛和青蛾,前者为害树干,可人工捕捉成虫或用药棉蘸80%的敌敌畏塞于孔洞内毒杀幼虫;后者为害叶片,可用80%敌敌畏稀释-倍喷杀。

化学成分果实含鞣质23.60~37.36%,其成分为诃子酸、诃黎勒酸、1,3,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及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鞣云实精、原诃子酸、葡萄糖没食子鞣甙、并没食子酸及没食子酸等。又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鼠李糖和氨基酸。还含番泻甙A、诃子素、鞣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

树皮含β-谷甾醇、鞣质、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和焦性儿茶酚。

药理作用①一般药理作用

果实含鞣质较多,有鞣质的一般作用(见"五倍子"条),如收敛、止泻等。

②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对4~5种痢疾杆菌都有效,尤以诃子壳为佳。诃子水煎剂(%)除对各种痢疾杆菌有效外,且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亦有作用(纸片法);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有效浓度分别为1:32,1:,1:64(试管法)。诃子在体外有良好的抗伤寒杆菌的作用,用盐酸、乙醚提取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更高的抗菌及抗真菌作用。

③其他作用

从干果中用80%乙醇提得的诃子素,对平滑肌有罂粟碱样的解痉作用;除鞣质外还含有致泻成分,故与大黄相似,先致泻而后收敛。含诃子的中药复方曾报告有某些抗癌效果。

同属植物Terminaliabelenica的果实的醇提取物有促进胆汁分泌、降压、抑制平滑肌的作用。其种子仁中所含之油与蓖麻油相似,对小鼠有泻下作用,水解产物(与蓖麻油相似)也有刺激作用,毒性不大。

炮制诃子肉:用锤打开诃子果皮,除去果核即得。炒诃子:清水洗净,晒干,入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事诃黎勒,先于酒内浸,然后蒸一伏时,其诃黎勒以刀削路,细锉,焙干用之。"

②《本草述钩元》:"诃黎勒,水泡,面包煨热去核,或酒浸蒸,去核,焙干。"

性味苦酸涩,温。

①《药性论》:"味苦甘。"

②《唐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海药本草》:"味酸涩,温,无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肾、大肠五经。"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下气。治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

①《南方草木状》:"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

②《药性论》:"通利津液,主破胸脯结气,止水道,黑髭发。’

③《唐本草》:"主冷气心腹胀满,下宿物。"

④《海药本草》:"主五膈气结,心腹虚痛,赤白诸痢及呕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涩痛。"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怀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动欲生,胀闷气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洗。"

⑥《本草图经》:"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

⑦《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气虚人忌多服。"

②《医学入门》:"气虚及暴嗽、初泻,不可轻用。"

③《本草经疏》:"咳嗽因于肺有实热,泄泻因于湿热所致,气喘因于火热冲上,带下因于虚热而不因于虚寒,及肠辩初发,湿热正盛,小便不禁因于肾家虚火,法并忌之。"

④《本草求真》:"虚大不宜独用。"

复方①治久咳语声不出:诃子(去核)一两,杏仁(泡,去皮、尖)一两,通草二钱五分。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煨生姜切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济生方》诃子饮)

②治嗽,气嗽久者亦主之:生诃黎一枚,含之咽汁。瘥后口爽不知食味,却煎槟榔汤一碗服之。(《经验方》)

③治失音,不能言语者:诃子四个(半炮半生),桔梗一两(半炙半生),甘草二两(半炙半生)。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宣明论方》诃子汤)

④治结膜炎:诃子、栀子、楝子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水煎服,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老人久泻不止:诃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矾一两(烧灰)。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诃黎勒散)

⑥治气利:诃黎勒十枚(煨),为散,粥饮和,顿服。(《金匮要略》诃黎勒散)

⑦治脱肛日久,服药未验,复下赤白脓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五分,干姜(炮)六分,诃子(煨,去核)七分。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和渣空心热服。(《兰室秘藏》诃子皮散)

⑧治肠风泻血: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白芷、防风、秦艽各-两。俱微炒,研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⑨治白带白淫,因虚寒者: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内与核共捣细),白术、黄芪、当归、杜仲、蛇床子、北五味子、山茱萸肉各二两。俱炒研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医林集要》)

⑩治老人气虚不能收摄,小水频行,缓放即自遗下,或涕泪频来,或口涎不收:诃黎勒,不用煨制,取肉,时时干嚼化,徐徐含咽。(《本草汇言》)

⑾治口疮经久不愈:诃黎勒五个(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好冰片一分。共研匀细,不时掺入少许,口含徐徐咽下。(《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①《纲目》:"诃子,同乌梅、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厚朴用,则下气;同人参用,则能补肺治咳嗽。东垣云,嗽药不用者,非矣,但咳嗽未久者不可骤用尔。嵇含《草木状》言作饮久服,令髭发白者变黑,亦取其涩也。"

②《本草经疏》:"诃黎勒其味苦涩,其气温而无毒。苦所以泄,涩所以收,温所以通,惟敛故能主冷气,心腹胀满;惟温故下食。甄权用以止水道,萧炳用以止肠澼久泄,苏颂用以疗肠风泻血、带下,朱震亨用以实大肠,无非苦涩收敛,治标之功也。"

③《药品化义》:"诃子能降能收,兼得其善,盖金空则鸣,肺气为火邪郁遏,以致吼喘咳嗽,或至声哑,用此烽火敛肺,则肺窍无壅塞,声音清亮矣。取其涩可去脱,若久泻久痢,则实邪去而元气脱,用此同健脾之药,固涩大肠,泻痢自止。但苦能泄气,真气太虚者,宜少用之。"

临床应用①治疗大叶性肺炎

取诃子肉5钱,瓜蒌5钱,百部3钱,为1日量,水煎分两次服。临床观察20例,多数均能在1~3天内退热,3~6天内白细胞下降至正常,6~11天内炎症吸收,未发现不良副作用。

②治疗细菌性痢疼

用20%诃子液作保留灌肠,每日2次,每次10~40毫升;同时口服诃子肠溶胶囊,每日3~4次,每次1粒,饭前两小时服,症状好转后剂量减半,再服3~4次。临床治疗25例,23例痊愈,其中体温恢复正常平均为2.4天,腹泻及粪便性状明显好转平均为2.8天,大便恢复正常、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平均为2.9天。除个别服药有恶心外,其他无不良反应。

③治疗白喉带菌者

内服10%诃子煎液,每天3~4次,每次约~毫升。局部可用煎液含漱,每天4~5次;或用蒸过的诃子含咽,每天4~5次,每次1~2粒;亦可用50%煎液喷射鼻腔及咽喉部,每天1次。临床观察20例(其中1例中途加用他药治疗),服药后经连续3次以上喉拭培养均为阴性。用药时间最短4天,最长17天,平均为6.9天。

备注其变种植物恒河诃子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为:植物的枝、叶、花序及子房均密被白色柔毛;花序及花较密集;果实较小,被毛。广西有栽培。

以上植物的叶(诃子叶)、幼果(藏青果)、果核(诃子核)亦供药用

榄仁树(学名:TerminaliacatappaL.)是使君子科诃子属植物,大乔木,高15米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而剥落状;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显的叶痕。叶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顶,叶片倒卵形,长12-22厘米,宽8-15厘米。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生,长15-20厘米,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两端稍渐尖,果皮木质,坚硬,成熟时青黑色;种子一颗,含油质。花期3-6月,果期7-9月。

榄仁树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印度东部和安达曼群岛及马来半岛。垂直分布于海岸高地和沿海冲积土上。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福建有栽培。喜光,在全光照或适度荫蔽均生长良好。稍耐瘠薄,在沿海沙地、泥炭土、石炭岩土壤均可生长。抗风力强,能耐轻霜及短期-1°C低温。

木材可为舟船、家具等用材。树皮含单宁,能生产黑色染料。种子油可食,也供药用。该树生长快、树枝平展、树冠宽大如伞状,极美观,遮荫效果极好,为优良园林绿化树种。

大乔木,高15米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而剥落状;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显的叶痕。叶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顶,叶片倒卵形,长12-22厘米,宽8-15厘米,先端钝圆或短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截形或狭心形,两面无毛或幼时背面疏被软毛,全缘,稀微波状,主脉粗壮,上面下陷而成一浅槽,背面凸起,且于基部近叶柄处被绒毛,侧脉10-12对,网脉稠密;叶柄短而粗壮,长10-15毫米,被毛。

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生,长15-20厘米,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苞片小,早落;花多数,绿色或白色,长约10毫米;花瓣缺;萼筒杯状,长8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柔毛,萼齿5,三角形,与萼筒几等长;雄蕊10枚,长约2.5毫米,伸出萼外;花盘由5个腺体组成,被白色粗毛;子房圆锥形,幼时被毛,成熟时近无毛;花柱单一,粗壮;胚珠2颗,倒悬于室顶。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长3-4.5厘米,宽2.5-3.1厘米,厚约2匣米,两端稍渐尖,果皮木质,坚硬,无毛、成熟时青黑色;种子一颗,矩圆形,含油质。花期3-6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榄仁树

榄仁树是一种热带树种,在温热气候条件下生长茂盛,喜光,在全光照或适度荫蔽下均生长良好。深根性,抗风性强,稍耐瘠薄,在沿海沙地、泥炭土、石灰岩土壤均可生长,适生于热带及南亚热带海拔米以下丘陵、缓坡地和海岸沙地。遇低温反应敏感,能耐轻霜及短期1℃低温。天然更新良好。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在盐度高达17%条件下仍可正常生长,温室里幼苗可在10%左右的盐度下存活,10%的盐度能增加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20-30%则下降。?

分布区气候,年平均气温24-28℃,终年无霜,年降水量-毫米。雨季在5-10月,其余各月份为旱季。榄仁树喜高温湿热的海边沙滩地,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在沿海冲积土上生长良好,而在黏重土和干瘦土中生长不良。?

分布范围

榄仁树外貌

榄仁树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印度东部和安达曼群岛及马来半岛。印度和缅甸大部分地区都有栽植,通过天然传播和引种,已遍布东半球热带地区,包括东非、西非和太平洋群岛,东热带美洲各国的低地或靠近海的地方亦可见到此树,是越南最主要公路及庭园绿化树种。?

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福建有栽培。中国国榄仁树的分布北界是福建厦门,在厦门大学校园、厦门市植物园和鼓浪屿华侨引种园有栽培。榄仁树在海南的许多地方已成为天然分布种,特别是在滨海地区、红树林林缘、高潮带沙滩或潮水可以影响到的地段长势都比较好。?

繁殖方法

采种

种子繁殖。5-6月开花,9月果实成熟,成熟时果皮由青绿色转黄色,成熟后落于地面。采种可地面拾捡,也可敲打落地收集,晾干后即可运输。采回果实无需特殊处理,带果播种或湿沙贮藏,种子千粒重克。?

播种

播种前将果实浸水1-2天,让外果皮吸足水分,然后密播于沙床,保持沙床湿润。播种后1个月种子陆续发芽,2个月后进入发芽盛期,通常发芽率在85%以上。发芽后,约10天左右即可移入育苗袋内培育,因发芽不整齐,宜分批移栽。容器育苗营养土宜选用疏松肥沃田园土,加3%过磷酸钙。育苗袋规格以8厘米×15厘米为宜。移植时淋足定根水,并遮阴l周左右。以后无需遮阴,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常除杂草,1个月后可施复合肥,以后每月可施1-2次,浓度不宜太高,以少量多次为宜,施后应淋清水洗苗,以免产生肥害。?

栽培技术

种植

培育绿化大苗,可用40厘米左右的容器苗栽植,栽植前应整地,可采用穴状整地,选择雨季阴雨天气定植。旱季时栽植应除去部分枝叶,淋足定根水。榄仁树易成活,通常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榄仁树冠较大,树冠直径几乎与树高相当,因此移植密度宜稀,以1.5米×2米为宜。榄仁生长快,树高年生长量在1.2米以上,为培育良好冠形应及时修枝,2米以下侧枝应剔除。?

抚育

一般在定植第1年雨季末进行砍草松土1次,以后3年内每年在雨季前后结合松土施肥,进行全面砍草,直至幼林郁闭。因幼林分权早,主干矮,应注意及时整枝。幼林郁闭后,为了给幼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营养以达到速生丰产。?

病虫防治

榄仁幼林或成树在每年5-6月间多出观绒刺蛾、粟黄枯叶蛾等危害,幼虫常群居叶背,取食叶肉,致使全树出现大面积危害,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可选用50%辛硫鳞乳油-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0-倍液喷洒,也可用90%敌百虫-倍液喷杀幼虫,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价值

生态

榄仁树是一种喜光性热带树种。生长快,树枝平展,树冠宽大如伞状,层次分明,遮阴效果好,极美观,为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同时,它具有深根性,抗风力强,且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是沿海耐盐的油类种子植物资源,是华南滨海地区园林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建设的优良树种。?

经济

榄仁树木材红褐色,坚硬,光泽美观,耐腐力强,难加工,适于做家具、镶板、细木工艺品。其木材易气干,是良好薪炭材。种子仁可炒食或生食,有杏仁味,含50%的无色食用油。树皮、根和未成熟的果壳可提取单宁;叶可提取黑色染料和作养蚕饲料。?

  橄榄仁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种仁,味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功效作用方面,橄榄仁具有润燥;醒酒;解毒的作用。主口唇燥痛;醉酒;鱼、蟹中毒。一般的,其用法用量为: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敷。下面是有关于橄榄仁治疗疾病方面的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研敷唇吻燥病。

  2.《医林纂要》润肺,解酒、解鱼虫毒。

  3.《随息居饮食谱》:润肺,解毒,杀虫,稀痘,制鱼腥。

  鱼蟹中毒除了可以用橄榄仁达到治疗的效果之外,紫苏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因鱼蟹中毒而出现腹痛、呕吐,或遍身风疹瘙痒者,可取鲜苏叶60克,生姜20克,厚朴、生甘草各5克,加清水毫升,煎煮至毫升,每日分2~3次口服。

西印度醋栗是大戟科叶下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2-5米,夏至秋季开花,花后座果率较高,成熟果实扁球形,具凸稜,淡黄绿色,可食用,生食口感爽脆,水分多,但味酸,主要用于制造果酱、果汁、或是腌渍后食用。西印度醋栗植株优美,花小,粉红色,开在老枝干上,花后结许多青色的小果,娇小可爱。因为怕冻,植株种植在温室内,果实每年六月初成熟,色泽圆嫩,玉质透明,有纵棱,细看像微型的水晶小南瓜,又象是一群微笑的玉娃。

西印度醋栗(Phyllanthusacidus(Linn.)Skeel)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2-5米。叶全缘,互生,先端尖,卵形或椭圆形,长2-8厘米,宽1-4厘米。穗状花序,花红色或粉红色,果实外皮淡黄色,呈扁球形,6-8个角,每颗果实约有4-6个种子。

若以种子播种栽种约4年可结果,夏季至秋季由枝干开花,在热带地区,花期一年可达2季,第一次为4-5月;第二次为8-9月,开花后结果,每颗果实含6-8粒种子。

生长环境

西印度醋栗

西印度醋栗性喜温暖潮湿且全日照之环境,为一种热带果树,为大戟科少数可食用果实的树种之一,据说西印度醋栗源自马达加斯加岛,被带到印度东部后再辗转至菲律宾及附近的海岛,那时并未被广泛的栽培,后来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才渐渐的普遍起来。

主要价值

西印度醋栗就如其名一般,果实水分多酸度高,肉多质脆,成熟后酸味较淡,一般作为调味料使用或是腌渍后食用,未熟果味极酸,可当调味品。成熟果酸味淡,可制造果酱、果汁、蜜饯或用糖浸、盐渍。木材为浅褐色,质地细致,相当坚硬强韧,但干燥后的木材缺乏耐久性。

西印度醋栗

印度醋栗拥有美白和抗老化的主要成份,蕴含低分子量水解丹宁酸等活性成份,可以使皮肤亮丽有光泽,它还含有穏定而大量的维他命C、能使身体产生天然阻断自由基以及天然抗氧化等功用,它能使人体有效的防止细胞受到自由基的伤害,并且能减少黑色素沈积,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还可以抑制透明质酸酶对皮肤的破坏,让美白抗老化都能由自身的身体完成。

印度醋栗的抗氧化功能是石榴的17倍、蓝莓的29倍、香蕉的倍,它同时还是目前所发现的所有植物当中,能在进入人体之后维持营养效果时间最长,并且,如果能在日常生活饮食中进食印度醋栗的话,将能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和肝功能的健康。

余甘子的作用主要有:止咳化痰、乌发、保护心血管等。

1.止咳化痰:余甘子用于感冒咳嗽、咽痛、哮喘等。如鲜余甘子10~30个,水煎服,可治感冒咳嗽咽痛;用本品20个与猪心肺同煮熟连汤吃,可治哮喘。

2.乌发:用本品取子压汁和油涂头,能治头发早白。

3.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同属植物的叶有降血糖作用。老年人常服本品,可防治维生素C缺乏症及各种急慢性感染,祛病延年。

4.保护心血管:余甘子不但果肉可以供人们使用,它的种子也可以供人食用,而且它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以及棕榈酸等物质的含量都比较高,它们能净化血液,软化血管,能防止血压、血脂升高,有一定降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的功效。

5.降脂瘦身:余甘子促进多余脂肪的代谢。余甘子本身是属于低热量的食材,可以帮助机体防止吸收过多的热量,同时在余甘子中所含有的膳食纤维对肠胃健康也有帮助,起到清肠排毒的功效,从而加快身体的代谢。用余甘子泡酒,减肥的同时还能够帮助瘦身。

07-:10??中华康网原创

  要想知道余甘子怎么吃,就得先知道余甘子是什么,它的果实的味道偏酸涩,吃完能够回甘,所以叫余甘,它是一种生长在海拔在~2米的山上,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云贵高原等地区的一种果物。因为它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在勤劳的人们手里就变成了一道道美味的菜肴。

  一、生吃

  一般住在山里的人,他们在树上采摘下来直接在衣服上擦一擦就吃。(山里没污染),我们从市场买回来的要好好洗一洗再吃,采摘、装运的过程肯定不太卫生。

  二、做成果脯

  开水煮熟,捞出控干水分,拌入蜂蜜和白糖,装入干净的瓶瓶罐罐腌制成果脯,趁热装瓶保鲜。

  三、泡酒

  余甘子洗净,晾干表面水分,加入漠过余甘子的酒浸泡。一般用高度纯粮食酒,60度的酒泡。

  四、盐水余甘子

  大街上卖的最多的,余甘子洗净晾干,放入适量盐巴,凉开水浸过所有余甘子,浸泡食用。

  五、余甘子的药膳食疗

  余甘子煲猪肉:余甘子10颗,蜜枣3个、猪瘦肉克,生姜3片。蜜枣去核,猪肉切块。一起放进瓦煲内,加人清水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1个多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该汤甘酸清润,有除烦生津,甘润益气的功效。此量可供3~4人用。

  正是因为余甘子本身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癌、降脂减肥的作用,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余甘子做成的菜肴、果脯也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有需要的朋友扫上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56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