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避免四大治疗误区,禁用五种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10---11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小儿患秋季腹泻后合理饮食和适当用药,可缩短病程,很快恢复,则对小儿健康影响不大。如果处理不当,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或者导致病情迁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小儿腹泻的家庭治疗护理方法。
小儿秋季腹泻的家庭护理:
病毒性胃肠炎通常都是自限性的,没有特效的针对治疗,只能对症处理,发热高时用退热药。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父母通过观察孩子的尿量和精神状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脱水发生。如果孩子口干、眼窝凹陷、哭时泪少、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比如4-6小时没有小便),都可能预示着孩子脱水了,需要就医。
医生判断如果只是出现轻中度脱水,也只需要按照医嘱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但如果已经发生了重度脱水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多需要根据抽血化验结果,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饮食方面,疾病初期孩子呕吐的时候不要急着马上喝水补液,至少等待半小时后胃稍微平息才可以试着少量进水,然后逐渐增加。
所幸,一般呕吐持续时间较短,腹泻时不影响孩子继续进食,并且需要额外口服多补充些水分及电解质,以防止机体脱水。孩子的饮食需要避免油腻食物和未稀释的生冷果汁,而含有乳酸菌的酸奶是安全的,且可能有助于缩短腹泻病程。
小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轮状病毒腹泻的孩子会有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如果是配方奶喂养,需要换成不含乳糖的腹泻奶粉过渡。
尽量保持婴幼儿臀部清洁干燥,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注意: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在家庭治疗,医院治疗。
不同于夏季细菌性腹泻,小儿秋季腹泻多为轮状病毒肠炎。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一定要避免四大用药误区,禁用五种药物。
一、避免四大治疗误区误区一:立即用止泻药
腹泻后不要马上就使用止泻药。
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
当然,如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前提下,可酌情使用止泻剂。
误区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而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滥用抗生素,不但腹泻治不好,反而会带来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加重腹泻。
只有当宝宝出现脓血便时,才会考虑使用抗生素。
即便是细菌引起的腹泻(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沙门氏菌等引起),在选用抗生素时,也要先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切不可滥用抗生素。
误区三:频繁换药
很多孩子父母治病心切,用药1天后不见腹泻好转,就急于更换其他药品。
其实,秋季腹泻是自限性疾病,会自己好转,吃药并不能明显缩短病程。另外,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按规定的疗程用药,当然达不到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由细菌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更换另一种抗菌药物。
误区四:禁食少水
部分家长认为“病从口人”,孩子腹泻时应该禁食少饮水,否则腹泻会更加严重。
事实上,因为对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秋季腹泻对宝宝的最大威胁是水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护理的关键是给宝宝补充水分。
孩子在腹泻期间有食欲应该进食,婴儿应照常吃奶。
二、小儿禁用5种药物▼易蒙停——5岁以下儿童禁用
该药为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物,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的治疗。但如果低龄儿童使用,非常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可能致死(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因此,国内外均限制用于低龄儿。
▼复方地芬诺酯——2岁以下婴儿(婴儿食品)禁用,2岁以上婴幼儿(幼儿食品)应慎重使用
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治疗,作用亦很强烈。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死亡病例集中于小于两岁的婴幼儿。
▼氟哌酸——12岁以下小儿不宜选用
对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胃肠炎、菌痢有良好疗效,临床应用广泛,为人们熟知。但因该药及其同类(喹诺酮类)药物有引起骨病变的可能。
▼四环素——8岁以下儿童禁用
对治疗感染性腹泻具有一定疗效。但因某些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较严重而疗效有所降低。另外,8岁以下小儿应用四环素及同类药物如土霉素、多西环素等可致恒齿感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和骨生长抑制,长期使用还会损害肝脏。
▼药用炭——禁止长期用于3岁以下小儿腹泻或腹胀
用于治疗胀气及消化不良性腹泻。但由于该药吸附作用强助无选择性,对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的生长活性均有影响,长期应用会影响肠道的营养(营养食品)吸收。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自药评中心,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
---------------------------------------------------------------------------------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