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别转发了宝宝用药黑名单不靠谱
网帖截图
近日,很多妈妈在朋友圈里频繁转发一则信息名为“药监局发布的宝宝用药黑名单”,里面详细介绍了多款禁用和慎用药品,引起很多父母恐慌,以后怎么用药?
可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梳理关于用药方面的所有目录,你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宝宝用药黑名单”。
其实,朋友圈、微博所流传的这个所谓“黑名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的原文是一则服务信息:《特殊人群用药: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文中指出:“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鼻眼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儿童用药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不知道在被谁转发的时候,加了个标题叫做“黑名单”。一般在人们印象中,“黑名单”几乎等于“完全禁止”、“绝对不能用”的意思,而谁都能看出来,文章的本意并非如此。
此外,这篇文章最早在年就已经发布过,时隔十多年,其所列药品的名录并未增加,文章却被广泛传播,其中原因大概更多与社交媒体的火热有关。
“禁用药”并非完全不能用“黑名单”提到的八个类型的禁用药品中,每种药服用后的损害情况都标注明显,肝损伤、听力损伤等等,但在医生看来,这几种药也绝非一无是处。
专家介绍,小儿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尤其是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与成人差异很大。因此,对待每种药都要慎之又慎。
禁用药不是完全不能用,需掌握好小儿年龄段,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疾病情况权衡利弊使用。
“慎用药”剂量正确可安全服用"慎用”是指药品用于人体后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但并非绝对不可应用。慎用药要掌握用药的度和注意事项,权衡利弊后慎重使用。
在慎用药名单中提到,阿司匹林,会提高宝宝感染雷尔氏综合症的几率;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容易中毒,3个月以下更要慎用;布洛芬,对6个月以下慎用;各种松(激素类),长期用会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生长发育;去痛片(吡唑酮复方制剂),连续使用,很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药用炭,对消化酶活性有影响,长期用可致3岁以下宝宝营养不良;成人用药,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伤害加成。
对于慎用药,医生会根据患儿情况合理用药,患者不要因为医生开了慎用药品而紧张,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安全的。
给孩子用药,首先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既不要被药品说明书中的禁忌证吓到,也不能对一些注意事项视而不见,最好能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优生优育俱乐部
助您在孕产路上
走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