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很常见
进入秋季以来,我市的气温逐渐由热转凉。随着节气的交替变化,一些季节性的多发病也逐渐增多,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细菌性痢疾、普通感冒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专家提醒说,秋季是季节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尤其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肠炎,俗称秋季腹泻,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市民应特别注意,提早预防,及时就医。
A秋季腹泻很常见
“患腹泻两年时间了,经常反复发作,每一次都是痛苦不堪,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45岁的患者董先生说,受这种疾病的影响,现在每天感觉精神不振,心情也是格外低落,两年来体重下降了10公斤,虽然期间也服用过多种药物,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腹泻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或者还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排出粪便的量约-g。也有少数人每天虽然排便2-3次,但是粪便性状正常,则不能称为腹泻。
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符小聪表示,在季节转换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因为不适应季节变化而生病,而腹泻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前者一般是由于饮食不规律,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造成的,发病急剧,病程一般在2-3周内;而后者的病程则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B 中医药治疗腹泻可事半功倍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当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就会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大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使得胃肠道免疫力下降,诱发腹泻等胃肠疾病。”符小聪说,研究发现,腹泻的发病与气候变化和胃肠道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此外,腹泻还和人们的饮食有关。由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大增,食量增加,加重了胃和肠道的负担,再加上工作压力大、身体劳累、饮食不规律等原因,从而诱发机体免疫力下降,这些都是导致腹泻发生的常见原因。
符小聪表示,腹泻是季节性肠道疾病,属中医泄泻范畴。该病与感受外邪、湿滞脾胃、脾失健运有密切关系。其病变重点在脾胃、大小肠,临床表现为起病急,易受外邪侵袭,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则肠胃易成湿浊内蕴之变。
腹泻单纯使用助消化药是不够的,采用中医药疗法,往往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中成药方面,因为过食生冷食物、感受风寒引起的腹泻,中医称为寒泻,其症状是发烧、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对病程久延,不要轻易服用药用炭剂以及易蒙停等药物。
C 慢性腹泻不容忽视
和急性腹泻相比,慢性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由肠道炎症引起。
其他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现不典型,有时可只表现为慢性腹泻,因此对待慢性腹泻,市民切莫忽视,应该尽快接受治疗。
符小聪介绍,慢性腹泻可能预示着下面这五大疾病。
一、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与其导致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腹泻呈顽固性、间歇性,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腹泻昼夜均可发生,约5%的腹泻病人同时有脂肪泻。
二、甲亢:甲亢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
三、肝癌: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并不少见。肝癌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肠黏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产生肠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增殖,释放组织胺,使肠黏膜变性水肿,通透性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肠腔引些腹泻。
四、大肠癌:又称节段性肠炎,发病年龄主要在20-40岁,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逐渐加重,大便稀或水样,常无脓血。病变肠段的炎症、蠕动增加及继发肠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呈持续性。
五、溃疡性结肠炎: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等,腹泻在炎症刺激下,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
★专家名片
符小聪: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博士,擅长诊治胃肠、肝胆、失眠、痛风、重症肌无力等病症的诊治。熟练掌握胃镜诊疗技术。曾主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多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专科服务、、、转、、
科室位置:门诊部:门诊三楼 住院部:二号楼四楼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