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急诊峰会优秀论文早期连续血液灌流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症中毒疗效。方法:
对34例重症中毒患者在常规洗胃、解毒、输液基础上行连续血
液灌流。结果:34例患者中21例灌流1-3次,13例灌流4-6次
均治愈出院,随访1-3月未见明显后遗症。结论:常规内科治疗
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抢救重症中毒效果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血液灌流;中毒
目前,血液灌流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中毒的抢救,有效率可达96.6%,是治疗急性中毒的常用血液净化方法之一,主要是清除中分子物质、小分子环状结构及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我院对34例重症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年1月-年10月我院收治重症急性中毒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7.5岁。其中有机磷中毒19例,镇静剂中毒7例,灭鼠药中毒3例、百草枯中毒1例、混合药物中毒2例,二甲苯中毒2例。32例患者入院时已昏迷,1例百草枯和1例二甲苯中毒患者入院时神志清醒,但肝功、肾功、凝血等结果已严重损害。34例患者中15例呼吸衰竭,呼吸机维持呼吸,中毒至灌流间隔时间2-13小时。
1.2实验室检查入院后急诊行血常规、血气分析、肝功、肾功、电解质、心肌酶、凝血全套、心电图、有机磷中毒患者灌流前测胆碱酯酶浓度、安定中毒测血中安定药物浓度,灌流后再次复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心肌酶谱、胆碱酯酶、安定药物浓度。
1.3方法所有患者灌流前均已彻底洗胃、药用炭、甘露醇胃管内注入等处理。使用珠海健帆JF-血液灌流机、血路管和健帆一次性树脂灌流器(HA-),用5%葡萄糖注射液及肝素盐水冲洗灌流器及血路管,冲洗完后,选择股静脉插管为血管通路,灌流前给予肝素首剂0.5-1mg/kg,灌流过程中追加肝素10mg/h,血流速度以80ml/min开始逐渐增加-ml/min,每次灌流2-2.5小时,病情较重,深度昏迷的入院第一天连续应用2个灌流器,以后每天应用1个灌流器,直到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2结果
3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3例镇静剂中毒患者灌流2小时后清醒。12例患者连续灌流两次后意识清醒,其中7例灌流两次后3小时呼吸平稳停用呼吸机。6例患者灌流三次意识清醒,6小时后呼吸平稳停用呼吸机。10例患者灌流四次后意识清醒,其中2例灌流四次后5小时呼吸平稳正常停用呼吸机。3例连续灌流六次后肝功,肾功,凝血、心肌酶等各项指标明显下降,生命体征平稳,未见出血等并发症,无反跳现象,34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3讨论
目前临床有大量毒物或药物中毒的患者需要积极的抢救,轻度中毒患者经过洗胃等消除消化道残存药物,强化利尿、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保守疗法均可治愈。但对于重症中毒患者救治效果不佳,尤其是与蛋白质结合紧密或脂溶性高的药物或毒物,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及早采用强有力地滤排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
血液灌流适用于中大分子、脂溶性高的或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或毒物中毒[2]。血液灌流能清除已与胆碱酯酶结合的毒物,对于蛋白或脂类结合的毒物也有效[3]。有机磷农药及安眠药都是亲脂性并带有疏水集团的物质,松香水也是亲脂性较高的毒物,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较多,如药物的种类、服用量、洗胃是否及时彻底、血液灌流是否及时、以及并发症情况。服药6小时以内,血中大部分药物尚未进入组织细胞,未与脂蛋白结合,此时进行血液灌流能最大限度吸附清除体内药物,本文34例中毒患者灌流前均常规洗胃、输液、解毒等治疗后即行血液灌流,治疗后大部分在24-36小时内意识清醒,呼吸衰竭纠正。血液灌流应尽早应用,以服毒2-6小时内进行最佳,活性炭对溶质的吸附一般在2-3小时达饱和,故每次灌流2-2.5小时即可,再延长时间,不仅不能增加毒物清除率,反而其表面所吸附的物质又开始被清除,置换下来使病情加重[4]。因此对服药量较大、重症昏迷的患者若继续灌流,则可在2小时后使用第二个灌流器。但一次灌流治疗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
目前大量文献报道树脂血液灌流是抢救重度药物及毒物中毒最好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其树脂吸附剂生物相容性好,无不良反应,且治疗设备简单,使用方便,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PallaviKT,JamesFW,DonaldAF,Extracorporealremovaloftoxins[J].KidneyInt,8,74
(10):-
[2]刘莎,刘文虎.血液灌流技术应用与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8,7(11):-
[3]罗青华,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1(7):
69-70
[4]张本立,梅长林,透析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
作者单位:医院急诊科
作者:豆利军闵瘤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wpjc/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