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止泻小药片酿大祸
“聚焦?热点(谨致父母!)3月20日中午,西安市户县5岁的小玉和3岁多的妹妹小美玩耍时,误食了止泻药,当天下午即出现不适症状,妹妹在被送医的路上停止呼吸,5医院救治,3月22日身体已基本恢复。虽然已不想再回忆悲剧发生的过程,但户县草堂寺的杨先生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的家长,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妥善保管存放在家里的药品。当地警方介入调查时发现,一小瓶止泻药标注规格为片,民警查看时,药瓶里仅剩下11片,小玉说她只吃了2片,小美吃了5片。杨先生问小玉为什么要吃那个药片,小玉说,那个药片越舔越甜。姐妹俩究竟误食了什么药片?医院消化内科住院部主治医师李虹说,孩子误食的是“地芬诺酯”,又名止泻宁。而这种药不良反应为偶有恶心、嗜睡、头晕、头痛、失眠、抑郁、皮疹、腹胀、大肠扩张及肠梗阻。别让日常的琐碎伤害了你的家人市面上常见的止泻药粗略地可分为四种:(1)阿片及其衍生物:此类药能提高胃肠张力,抑制肠蠕动,制止推进性收缩,因而减缓食物的推进速度,使水分有充分的时间吸收而止泻。药物有复方樟脑酊,苯乙哌啶、盐酸洛哌丁胺等。(阿片的止泻作用,来自罂粟中吗啡等物质。副作用是成瘾性问题)(2)吸附剂:通过药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吸收肠道中气体、细菌、病毒、外毒素,阻止它们被肠黏膜吸收或损害肠黏膜。药物有药用炭,白陶土等。(3)收敛保护剂:药物在肠黏膜上形成保护膜。药物有鞣酸蛋白,次碳酸铋。 (4)其他a、通过治疗肠消化不良而止泻:乳酶生。
b、通过抑制肠道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细胞分泌而达到止泻:阿司匹林。 c、通过抑菌或杀菌而止泻:促菌生,盐酸黄连素和肠道杀菌剂。
d、通过在肠内与胆酸络合而止泻:消胆胺。
e、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和组成:整肠生,丽珠肠乐。苯乙哌啶(复方地芬诺酯片主要成分)结构式而前面提到的地芬诺酯又叫苯乙哌啶(分子式:C30H33ClN2O2),药品名称为复方地芬诺酯片。苯乙哌啶是哌替啶的衍生物,代替阿片制剂。对肠道作用类似吗啡,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通过抑制肠粘膜感受器,消除局部粘膜的蠕动反射而减弱蠕动,同时可增加肠的节段性收缩,从而延长肠内容物与肠粘膜的接触,促进肠内水分的回吸收。配以抗胆碱药阿托品,协同加强对肠管蠕动的抑制作用。因此可知地芬诺酯属于类阿片药物。而新生儿和幼儿服用可引起呼吸抑制,过量服用该药物亦会产生呼吸抑制和昏迷,符合前面对于小女孩病状的描述。止泻药常见的有两种作用原理:吸附和减少肠道蠕动。吸附剂的作用是吸附肠道内引起腹泻的一些病原体,以及它们产生的毒素,同时可以保护肠粘膜。它们只在肠道里起作用,不会吸收,副作用也相对比较少。最常见的吸附剂是蒙脱石。减少肠道蠕动的药物通常是一些阿片受体的激动剂,最早使用吗啡的,不过现在针对这个作用对药物进行了改造,副作用也会减少。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肠道平滑肌的蠕动,也可以减少肠道的分泌。常见的比如洛哌丁胺。很难说它们的作用究竟属于“把大便加固”还是“减少稀便产生”,吸附剂能减少刺激肠道的毒素,而后一种药物也能减少分泌,可以说都有些减少稀便产生的作用,而只要让粪便在肠道里待得时间更长一些,还会有一部分水分被肠道重新吸收。此外也有一些止泻药中其实是抗菌的成分,比如著名的泻立停,是有磺胺类药物和缓解症状的解痉药在里面。对于腹泻,最重要的是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日常生活中它们才是治疗腹泻的良方。止泻药不是必需的,抗菌药更是能不用就不要用。在此小编也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以此为鉴:对于年幼的孩子,请务必尽到监管责任,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坚决不能碰的。而对于家中存放的有毒有害药品,一定要妥善保管,放置在隐蔽固定的地方,让孩子不能轻易接触到。一旦发现孩子误食异物或有毒有害药品,应医院进行救治,不要耽误。参考资料:西药化学长按上方“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昆明白癜风权威医院
上一篇文章: 小儿腹泻5种药勿用 下一篇文章: 资讯石家庄肾病医院健康贴士为什么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jbxx/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