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益生菌制剂的组成分析与合理使用
l.微生态制剂的组成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①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常用菌种有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酵母菌。
②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能够选择性地刺激宿主肠道内一种或几种有益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又不能被宿主消化和吸收的物质,目前主要指非消化性低聚糖(NDO),包括菊糖、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大豆低聚糖、乳果糖等。目前主要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许多配方奶粉中也添加有益生元,作为药物在临床使用的仅有乳果糖。最早发现的益生元是双歧因子。后来又发现多种不能消化的寡糖可作益生元。益生元有许多优越性,不存在保持活菌数的技术难关,稳定性强,有效期长,不仅可促进有益菌群生长,而且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③合生元(Synbiotics)是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复合制剂。它的特点是同时发挥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
2.益生菌的特点
①活性是关键:人体的消化道环境很复杂,在经过胃酸、胆汁等环境后依然能存活的菌株,才能到达大肠发挥其功效。
②一定数量:益生菌作用的剂量依赖性:体外研究和临床实验证实,益生菌要具备足够剂量才能够发挥作用,益生菌药物剂量不同,其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各种产品和所使用的菌株不同,其发挥作用的剂量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产品低剂量即可发挥作用而另外的产品则需要较高的剂量,例如婴儿双歧杆菌在每天1亿剂量时即可以缓解肠预激综合征(IBS)的症状,VSL#3(一种混合制剂)则需要每天3-4.5亿;不可能制定统一的益生菌剂量标准,治疗所需的剂量只能依靠临床研究确定。
益生菌药物的剂量是以每个包装(片、袋)含有的细菌菌落数(colonyformingunits,CFU),即活菌的数量来标识的,一般在1-10亿CFU/包装。
③菌株特异性:所有益生菌都是按属、种、株三个层次划分的,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为准的。以动物双歧杆菌DN为例,双歧杆菌是属,动物双歧杆菌是种,DN-是株,动物双歧杆菌DN所具有的对消化系统的改善作用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双歧杆菌都具有一样的功效。益生菌药物的最大特点是其作用和疗效具有菌株特异性,某些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具有的作用并不代表所有该种或该属的益生菌均具有这一作用,有的实验显示,同一菌种不同菌株的作用差别很大,甚至可能出现相反的作用。
3.益生菌的分类
可以依据菌株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分为原籍菌制剂、共生菌制剂和真菌制剂。原籍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服用后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发挥作用,如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粪链球菌等。共生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人体原籍菌有共生作用,服用后能够促进原籍菌的生长与繁殖,或直接发挥作用,如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等。布拉氏酵母菌属真菌制剂,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4.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①酶作用:含乳糖酶的益生菌,如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酸杆菌,可以增加乳糖消化,刺激肠粘膜乳糖酶活性,从而治疗渗透性腹泻。此外,肠道益生菌可以产生某些酶来修饰毒素受体,阻断或减少毒素与肠粘膜受体的结合。肠道微生态细菌还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和硫化酶,其对胆红素、胆汁酸、雌激素、胆固醇等的肠肝循环有重要作用,治疗新生儿黄疸。
②抗菌作用:益生菌能够激活吞噬细胞的活性,刺激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成熟,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乳酸菌可以产生有机酸、游离脂肪酸、氨、过氧化氢和细菌素,这些物质有抗菌作用,乳酸菌本身还有抑制病原体复制的作用。
③粘附定植及生物屏障作用:益生菌有定植性、排他性及繁殖性,通过磷壁酸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而密切结合,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占据肠粘膜表面,共同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提高上皮细胞的防御能力。同时,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如小分子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一个化学屏障,阻止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与肠粘膜上皮接触、粘附或定植。如双歧杆菌产生醋酸及乳酸,降低肠道pH与电势,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及毒素粘附于肠粘膜。临床上用于炎症性肠病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④免疫作用:益生菌可以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补体功能。如乳酸杆菌可刺激脾脏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口服乳酸杆菌死菌可使辅助性T细胞1(Th1)增殖,增加IgE抗体产生。利用此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⑤营养作用:益生菌经过体内生化作用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如维生素B、生物素、叶酸、烟酸、泛酸等;促进维生素D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亦可分解淀粉和非淀粉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供结肠粘膜细胞利用。如乳酸杆菌能降低肠道pH,有利于铁、维生素D、钙、磷吸收利用,还参与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合成和吸收。
⑥调节神经肌肉活性作用:肠道益生菌可提高消化道神经肌肉活性,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其代谢产物乳酸、醋酸及甲酸可调节肠道神经肌肉活性,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⑦保护肝脏功能:益生菌可利用、吸收肠道内含氮有害物质,抑制产氨的腐败菌,减少内毒素来源,降低肠道内酸度,而达到降低血氨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口服乳果糖等可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分解尿素细菌的数量,能有效降低血中氨的水平。临床上用于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
5.益生菌制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与抗生素合用:益生菌药物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3小时以上。或者选用我院尚有的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法国白科达)、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或酪酸梭菌活菌片(米雅)和乳杆菌制剂,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或者选用死菌或其代谢产物制剂。
②多种菌与单一菌制剂的评价:由于各种益生菌药物使用的菌株和剂量不同,目前很难评价多种菌与单一菌制剂的优劣,不是说四联活菌制剂就比三联活菌制剂疗效好。
③可在常温保存: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常安),其他益生菌制剂要求2-8℃保存。
④大部分活菌制剂不能耐受胃酸,需要饭后服用,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在任何时间服用均可。
⑤不宜与收敛药、吸附药(如铁剂、药用炭、氢氧化铝)及碱性药物同服,以免吸附或杀灭活菌,间隔2-3小时以上。
赞赏
长按鍖椾含鍝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庡緱濂?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幓鍝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jbxx/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