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胆戍边守卫国门记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萨

《和谐新疆》年12月刊

[人物简介]马合沙提?斯拉木,男,年12月出生,哈萨克族,共产党员,是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的一名护边员,从年开始,他负责守护着中哈边境68、69、70、71号四个界碑长达15公里的边境线,在此期间,他克服了恶劣自然环境和艰苦生活条件等诸多困难,风餐露宿、风雪兼程,策马扬鞭在边境线上,忠诚地守卫着辖区的每一寸国土,25年来,他守护的边境线上没有发生过一起人、畜越界事件,赶返临界牲畜上万头(只),拦阻临界人员数百人次,多次被评为自治区级、地区级优秀护边员。

新疆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从东北至西南与8国接壤,边境线长约公里,边境管理区面积20.5万平方公里,有10个边境地(州)、32个边境县(市),实有人口超过万,有10个同源民族跨国而居。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关系着边境各族人民的命运和前途,关系着国家边防的巩固和领土完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边境地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曾经的边防禁区成为双方经贸往来、共同开发的热点地区,边境旅游、探险等活动日趋频繁,出入境人员、车辆逐年递增,非法采挖药材、走私贩毒事件时有发生,边境管控难度随之加大。

边境管理是一项应急性很强的工作,针对边境区域点多、面广、线长、治安形势复杂等特点,通过长期努力和管控实践,新疆各边境地区已基本形成了边界地带、边境前沿、边境乡镇三道防线,即在边界地带构成以解放军边防连为主,公安边防执勤哨所相配合的第一道防线;在边境前沿构成以公安边防执勤哨所为主,民兵连、护边员相配合的第二道防线;在边境乡镇构成以公安边防派出所为主,乡镇武装部、边境联防组织相配合的第三道防线。建立了以“党委统筹、政府牵头、驻军管线、武警管点、民兵联防、牧民协防”的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边境一线管控能力,形成了边境管控的强大合力。

其中,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群体:他们生活在边境一线,对辖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协助守边护边、维护边防安全,积极开展情报信息报告、定期巡边,切实维护了边境一线的稳定和辖区的治安。他们虽不穿军装,却与共和国千千万万的边防军人一样,用满腔赤诚甚至鲜血和生命,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的万里边防线,成为戍守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护边员。

中哈边境第一村

“我家住在界河边,祖国母亲在心间,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是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的真实写照,也是吉木乃县世代守边的缩影。

地处新疆西北边陲的吉木乃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全县边境线长公里,共有边境村3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82%,抵边村14个,占全县边境村的42%。其中,萨尔乌楞村位于吉木乃县边缘,距离中哈边境线不足米,村子紧挨着一条窄窄的河,河对面就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被称为“中哈边境第一村”。边境一线地势平坦,无任何天然险阻间隔,且气候条件恶劣,夏季风沙大,冬季风雪多,是边境重点防范区域。

作为边境村,守边护边是第一责任。在边境一线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就是要与维稳护边工作结合起来,确保边境和谐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长期以来,萨尔乌楞村各族群众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等困难,以实际行动践行并发扬着“人人都是守边员”的爱国精神和“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的护边传统,为祖国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宁作出了巨大贡献。

数十年来,在吉木乃县的护边员队伍中,涌现过很多代表人物,其中,萨尔乌楞村的斯拉木、马合沙提父子两代守边护边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感人至深。子承父业的哈萨克族村民马合沙提?斯拉木曾先后数次被评为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优秀护边员,并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子承父业固守边防

马合沙提家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是年因公牺牲的叔叔叶斯木汗和爸爸斯拉木身穿军装的合影。“我的叔叔是烈士,爸爸也是护边员。他们是我的榜样,我以他们为骄傲。”马合沙提说。

马合沙提的父亲斯拉木,从部队复员后就当起了村里的护边员。他每天早出晚归,骑马巡边,精心守护着自己负责的边境线。年1月,斯拉木突发脑溢血。临终前,他将自己使用了几十年的马鞭子放在大儿子马合沙提的手中。他留下了一个心愿:让儿子继承他护边的使命。

父亲斯拉木去世后,马合沙提按照父亲的遗愿将他葬在68和69号界碑中间的边界线内,“爸爸是想告诉我,守了一辈子这片土地,死也要长眠在这里,我全都明白。爸爸是我的榜样,我要继承爸爸的事业,为国家守边防。爸爸的嘱托就是我的动力,让我一直干劲十足。”马合沙提说。

马合沙提没有辜负父亲的遗愿,自从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马鞭,就把守护边境线当成了自己的神圣职责。不管是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天,他每天都要到自己管护的边境线去巡视一遍,看一看自己熟悉的土地,擦一擦自己热爱的界碑。

长期的工作熏陶,马合沙提对于边境线上的外来人员时刻保持着警惕。年10月20日,马合沙提在边境线上遇到了一位自称是从南疆来阿勒泰购羊的商人,于是他上前询问,那人答非所问,形迹可疑。马合沙提先稳住对方,借带他吃饭之时,机智地用眼神示意一位过路的牧民向边防派出所报案。后经审查,这是一名企图越境的服刑逃犯。

马合沙提6次参加边境灭火,年8月26日的那场大火让马合沙提记忆犹新。那天晚上,马合沙提看到离边境线三四公里处隐隐约约有火光和烟雾,他骑马迅速报告了边防连、边防派出所和当地政府。因为风大,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时,火势已蔓延到边境线上。经过数百名军民的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如果不是马合沙提及时报案,大火不仅会烧掉整个萨尔乌楞村,而且会蔓延到哈萨克斯坦境内,后果不堪设想。

把边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装进心里

由于经常外出巡边,照顾家人的重担落在了妻子阿依肯古丽一个人的身上。有年冬季的一天,吉木乃县下了一场大雪,几十厘米厚的积雪使牧民出行十分困难,巡逻护边更是难上加难。

“今天的雪这么大,你的关节炎又犯了,就不要去巡边了,我不放心你。”妻子对马合沙提说。马合沙提看了她一眼,说:“越是这样的天气,越容易出事情,我不能放松警惕。”说罢就出门骑马上路了。

在巡边回家的路上过一条水渠时,马合沙提连冻带饿从马背上摔下来晕了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己的马已不知去向,他头昏眼花,浑身疼痛。借着打火机,马合沙提看看表已经是凌晨3点钟了,他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走回家。

见到马合沙提满身是伤回到家中,妻子心疼得直掉眼泪。她对马合沙提说:“干了这么多年了,你也该歇歇了。咱们去县城找份工作,又挣钱又不受罪。”马合沙提沉思了半晌,才对妻子说:“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不守护谁守护!”

妻子不说话了,从此她再没劝过马合沙提放弃护边员这个工作,只是在马合沙提外出巡边时,默默地为他备好干粮,灌好热水。

“我欠家人的太多了,无法偿还。但护边员这个工作,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会坚持下去,永远不放弃。”马合沙提说。

数十载如一日的巡边、护边,使他对边境一线边境线上的每个土坑、每条水沟、甚至每块石头,他都一一刻在脑海里,记在心里,村里人都称他为活地图,哪家牛羊走失了,都会请他帮忙寻找。在萨尔乌楞村,牛羊就是村民的生活保障,马合沙提听说到别人家牛羊丢失的消息,比自家牛羊丢失还着急,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巡边经验,专门到不易被人发现的地点去搜寻,往往是一找一个准。面对失主的百般感谢,马合沙提总是摆摆手,继续踏上巡边的路。

在他家里,有上百本巡边日记。20多年来的每一天,他都会认认真真地记载着当天巡边时发生的事情,巡边时,马鞭子、望远镜、红油漆等都是随身携带的物品。遇到铁丝网破损了,他就会用钳子修一修;发现界碑上的字褪色了,他就会用笔蘸着红油漆,郑重地把“中国”二字和界碑号描了又描;看到界碑脏了,他就会用干净的抹布认真地擦了又擦。通过日记里面的点滴小事,甚至是“边境一切正常”这几个字,都反射出他对边境一线这片土地的高度负责和满腔的热情。而这些日记,已成为恰勒什海边防派出所重要资料被很好的保存起来。翻开一本日记,看到一句话:“像父亲一样,把边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装进心里。”这句话,不仅体现在了行动上,更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不计报酬无怨无悔

义务护边员是一项只有微薄补助的差事,既辛苦又责任重大,在当今社会,只付出不求回报的事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又有多少人愿意尽心尽责地去做好呢?马合沙提却从来不计较这些。萨尔乌楞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做生意或在口岸装卸货物挣钱,即便是帮人捡打瓜,一天也能挣多元。而马合沙提却只有从年开始,边防派出所每月给他发的元补助,这些钱也只够买两袋面粉,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补贴家用,妻子阿依肯古丽还经常外出打工。

守边护边的日子是清苦寂寞的,15公里的边境线,每天对着那没有生命的铁丝网、界河、哨楼……实在寂寞的时候,马合沙提会和界河交流,与一草一木甚至每一块石头说话,更多的时候他会对着大山唱起自己最心爱的歌:思念像雄鹰在蓝天上飞翔,我可爱的故乡,哪里的山比得上萨吾尔山啊,雪白的冰山就像慈祥的妈妈。

马合沙提无怨无悔地将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西北边陲的边境线上,他每天巡逻一次往返要走30公里,一年天,不间断地巡逻了25多年,那就是27万多公里,这比我国陆地边境线总长的12倍还要多。

有人说他傻,马合沙提指着距界碑不到米的村庄和离边境线只有20米的父亲坟墓说:“挣钱,我也想啊!但对我来说护边是更重要的事情!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孝敬母亲还讲什么报酬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目前,吉木乃全县共有义务护边员名,承担日常巡边、搜集边境信息、维护辖区内治安稳定等职责。为顺应时代发展,将护边员队伍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吉木乃县在沿边一线设立了长期守边户9户,选拔出固定护边员18名,与之签订守边协议、出台奖励办法,大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配置先进装备,充分解决其后顾之忧。由于工作出色,马合沙提由一名义务护边员,被选拔为固定护边员。

近年来,新疆边境的管控力量不断加强,管控水平日益提升。年始,阿勒泰军分区投入巨资,启动边境管控信息化建设工程,依托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吉木乃边境一线防区建设集脉冲电网、雷达波、可视监控为一体的长度69公里的综合管控网,在全地区率先实现了边境管控工作网络化、智能化,提高了管边控边的科技含量。

虽然,过去边境管控仅靠人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新的历史时期,护边员将肩负起新的职能和使命,继续在祖国西部万里边防线上筑就一道铜墙铁壁。

如今,在萨尔乌楞村马合沙提新家不远处,有一座新建成的国旗台,底座上“中哈边境第一村”几个大字苍劲醒目,抬起头,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无论是本地村民,还是远道而来者,庄严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萨尔乌楞村的每户村民家都有一面“伸展”在房顶上的国旗。据吉木乃县应急办的同事介绍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和国家对边境村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村里人住上了漂亮、舒适的房子,每户村民都有一大堆感恩的话,大家“守边护边”的热情更加高涨。根据村民意愿,县政府在路边感恩牌上附上了村民的感言;在每家新房的铁皮屋顶上,画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萨尔乌楞村共56户人家,家家都有这样一面国旗,国旗飘扬在每户村民头顶,飘扬在每个村民心中。

请扫描以上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jbxx/22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