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服药小科普二如何正确服药

服药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使药效发挥得最好,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服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你是否正确服药。   

1、按时按量服药

  为使药物在体内发挥最大效力,并避免有副作用,这就要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时间来分次分时服用。由于药物在体内停留、发挥治疗作用并排出体外的时间不一样,也就是说药物的半衰期有的时间长,如息斯敏每日服1片,药效持续24小时;有的时间短,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半衰期6—8小时,每日需服4次,也就是每6小时服1次。因而,如半衰期长的药物服用次数多,会引起药物的作用加强或引起蓄积中毒,产生不良反应;如半衰期短的药物服用次数少,会引起药物的浓度(到达血液中的量)忽高忽低,起不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①饭前时(饭前10—30分钟)胃内没有食物可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迅速发挥作用。此类药对胃刺激性小。常见的有健胃药(健胃片)、解痉药(阿托品)、收敛止泻药(鞣酸蛋白)、吸附药(药用炭)、抗酸药(碳酸氢钠)、胃壁保护药(胃粘膜素)及利胆药、滋补药、肠道抗感染药和部分口服降糖药等。

  ②饭中服。常用的有助消化药,如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等,吃饭时服可及时发挥作用,帮助消化。

  ③饭后服(饭后30分钟)。适合于大部分药物,尤其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去痛片、消炎痛、苯妥英钠、氯丙嘻、脂溶性维生素A、D、E及一些强心、抗高血压、止咳平喘、利尿药均应饭后服用。

  ④空腹服。主要是一些驱虫药和盐类泻药。空腹服药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如驱虫药驱蛔灵、左旋咪唑、盐类泻药硫酸镁和硫酸钠等都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

  ⑤间隔服。主要是一些抗菌素,为使药物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有效浓度;需每隔一定时间服药1次。如磺胺嘧啶每隔4小时服1次;土霉素、四环素每隔6小时服1次;复方新诺明每隔12小时服1次。

  ⑥睡前服(睡前15—30分钟)。主要为催眠药、导泻药及一些避孕药。例如果导、鲁米那、安定、速可眠。抗过敏药和哮喘药有嗜唾的不良反应,也可在睡前服用;有些中成药也应睡前服,以便吸收,充分发挥作用。

  ⑦必要时服:解痉止痛药,退烧药,如硫酸阿托品、颠茄酐、阿苯片、APC等。

  有的药有时间效应,这是因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自身的节律性(即生物钟)比如血压的高低,体力的强弱,内分泌的多少,或者人体对某些疾病的反应等,在一天24小时是不一样的。如果能按照人体的生理活动的节律科学用药,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多发生在清晨或上午,如果能在此时或再早一些时候服药,效果最好。可的松在早晨6—9时血液浓度最高,在夜间12点最低,所以每天只需在早饭后服用1次可的松就够了。高血压病人一般在上午9—11时,下午3—6时血压最高,高血压病人若在此时服药效果最佳。后半夜到早晨血压较低,此时血流缓慢,血液粘滞性较大,病人若在这时服降压药,血压会下降得太低,容易形成脑血栓。如果能在血压最高期的前半小时服药,而不是采用传统的1日3次的服药法,那样就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增长。心衰病人在上午10时服用速尿,其利尿作用最强。早上给病人服用双氢克尿噻,其副作用最小。心脏病人凌晨4点对洋地黄等强心甙类药物敏感性最强。糖尿病人服用胰岛素的最佳时间是凌晨4点。治疗癌症使用干扰素,若在早晨注射常易发生一些副作用:发热、寒战、肌痛和头痛等;但若改为晚上注射,这些副作用便可大大减轻。同样,服用中药也要注意时间效应。中药里有一个治疗脚气方子,叫“鸡鸣散”,何以叫鸡鸣散,这是因为此药在鸡鸣的五更天服用效果最好而得名,历代无数临床实践证明,鸡鸣散名实相符。在中医用药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黄连汤要“昼三夜二”服;牡蛎泽泻散等利尿药“宜午服”等等。综上所述,用药一定要讲究时间,这是很重要的。用药剂量的大小与治疗的关系,一般来讲,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越高,作用也就愈强,成正比关系。这个范围是指用药安全范围,也是在限度之内。如超过这个范围或限度,便不单是作用增强的问题,而是易引起中毒或可危及生命危险的问题了。在安全范围内,剂量增大,作用增强,但副作用也相应地加重。在安全范围内,准确地选择治疗剂量,取得最好的疗效。一个好医生在剂量的选择上都是很注意的。有些病人不严格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随意增加用药剂量,错误地认为这样见效快,效果好。这种急于摆脱疾病折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医生在开药时,已经考虑到病人的多方面情况,并据此制定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用药剂量,因而,不需要再更改剂量了。病人按医嘱用药数日后,如疗效不明显或根本无改观时,可找医生讲明情况,以便寻找原因,让医生决定是否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总之,为安全起见,病人自己不要改变服药剂量,尤其是那些作用强烈及安全范围小的药物。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抗肿瘤的药物等。

2、用开水送服

  开水能帮助药物顺利通过咽喉,食管到达胃里,使干燥的药片和有刺激性的药水不至于停留在食管,从而保护了食管粘膜,起到了滑润作用。开水含杂质少,不会与药物起什么化学变化。有些人在服药片时,喝水太少,使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停留在食管中时间过长,引起食管粘膜发炎;也有一些人更省事,干咳片,连水也不用,害处更大.常可阿司四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有些药物在服后还需饮用大量开水,比如磺胺类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易在尿路析出结晶,阻赛与损失输尿管和尿道,因此要多饮水防止尿道结石形成.解热止痛药主要是涵过扩张血管和出汗使体温下降,服时也宜多喝水,避免因出汗失去水分过多引虚脱.

开水对药片,药水有溶解,稀释作用,既能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又便于对药物的吸收,足量的水还可以冲淡体内的毒素,有利于加速排出体外,所以,一般说来,服药时都要用开水送服,并多喝一些水.

3、采用站立体位吃药

有些患者喜欢卧床服药,或者服药后喜欢立即躺下,这种习惯很不好。根据国内外医学专家的报道,躺着服药片、药丸,而且送服的温开水又少,那么只有一部分药物能到达胃里,另一部分会在食管内滞留、粘附及融化,结果造成局部药物浓度太高,刺激并腐蚀食管,引起食管损伤甚至使食管发生溃疡。而站着服药并且喝.60一毫升开水,那么药物只需5秒钟,便能全部到达胃里。所以,正确的服药姿式是站着,而且服药时要多喝水,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是站立着或走动一会儿

除小蜜原创内容外,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因网络内容被转载次数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如有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jbxx/17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