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中常备姜,小病不用慌

★成为风物大观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风物大观」→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姜为姜科姜属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烹饪佐料、保健品和中药材。

作为烹饪佐料,生姜可以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即俗话说的“饭不香,吃生姜”。

作为一种保健品,姜具有助阳、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功能,民间流传着很多这方面的谚语和俗话。

比如,“男子不可百日无姜”,这是由于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所以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对肾虚阳痿有一定的疗效。

又如,“上床萝卜下床姜”、“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等于砒霜”、“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等。

这是由于姜味辛性温,能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早上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为食物的消化吸收打好基础;同时,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对健康有利。

但是,如果晚上吃姜,由于姜本属热,其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而且容易产生内热,出现“上火”的症状。当然,说其像“砒霜”有些夸张,但确实对睡眠不利。

同样的道理,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所以秋天也要少吃或不吃姜。

再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等,这是由于姜在天气炎热时有兴奋神经、排汗降温、提神健胃、增进食欲等作用,可以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因此夏天可以多吃点姜。

在现代社会,由于电扇空调的普及,很多人在夏季人喜欢对着电扇空调吹,不少人得了“空调病”,肩膀和腰背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扰,出现肩周炎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可熬一些热姜汤,在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缓解疼痛。

生姜的特殊气味有安神的作用,对治疗失眠也有一定的帮助。失眠患者可在每日睡前,将15克左右的生姜切碎,用纱布包裹置于枕边,闻其芳香气味,绷紧的心绪很快便会松弛下来,不久就能安然入睡。连续使用10天至1个月后,睡眠就会明显改善。

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经常出现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人,适当喝点姜汤会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丸就含有生姜。

作为一种药用植物,《国家药典(版)一部》共收录了三种以姜为植物来源的药材:生姜、干姜、炮姜。后面将详细论述。

在这篇文章中,关于姜的植物图片主要由莱州市的苑芝秀先生提供,这些图片拍摄于年4月~8月4日,地点为莱州市土山镇北庄东。

莱州市种姜的历史始于明洪武年间,曾为贡品。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年来,生姜一直占据莱州农业经济的半边天,每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左右。近年来,这里的生姜收种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姜农们普遍采用良种+多层薄膜+膜下滴灌+遮阴网的管理模式,既节约了用水,又提高了大姜的质量和产量,平均亩产超过斤。

点击查看活动方案:我们身边的中草药——黄河三角洲药用植物大搜索活动开始啦!!

一、姜的植物形态

姜属姜科姜属草本植物,其植物形态为:

多年生草本,高40~厘米。根状茎横走,肥厚,扁圆,具分枝,断面黄白色,有辛辣味。叶2列,无柄,有抱茎叶鞘;叶舌膜质,长2~4毫米;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光滑无毛。花茎单独自根茎抽出,直立,长约15-25厘米,被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或椭圆形,稠密,长约4-5厘米;苞片淡绿色,卵圆形,长约2.5厘米,先端具硬尖,覆瓦状排列;花冠黄绿色,管长约2-2.5厘米,裂片披针形,长不及2厘米;唇瓣中央裂片矩圆状倒卵形,短于花冠裂片,具有紫色条纹及淡黄色斑点,侧裂片卵形,长约6厘米,具紫色边缘;雄蕊1;子房3室,无毛。花期7~8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以上图片由苑芝秀先生提供)

二、生姜(中药名)

中药生姜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1、炮制生姜: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厚片。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4、鲜姜粉:取鲜生姜,洗净,捣烂,压榨取汁,静置,分取沉淀的粉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5、煨姜:取净生姜,用草纸包裹6-7层,放在清水中浸湿,置火灰中煨至纸色焦黄,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去纸用。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解鱼蟹毒。还能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中毒。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生姜用于温中,可以治疗中焦有寒的病症,无论虚实,凡是脾胃有寒都可以使用。中焦有寒如果出现气机阻滞,脘腹胀满,可以配伍行气的药,如紫苏等;如果出现影响胃的受纳功能,纳食不佳,可以配伍开胃或消食的药,如神曲等;中焦有寒如果出现寒凝不通而痛,可以配伍温中止痛的药,如吴茱萸、小茴香、胡椒等;如果中焦有寒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出现了腹泻,可以配伍止泻药。

止呕,在生姜的诸多功效中是比较突出,也是作用比较强的,从唐代的孙思邈开始就被称为“止呕圣药”,临床上很常用。在中药中,还有一味被称为“止呕圣药”的药材叫半夏。生姜和半夏组合在一起就是张张仲景的小半夏汤,特别适用于胃寒或痰饮的呕吐,生姜和半夏都有化痰的功效。由于生姜本身是温中的药,最适合胃寒性呕吐;如果只有呕吐而中焦没有寒,甚至有热,生姜也能发挥止呕的作用,但需要配伍清胃热的药来体现。

生姜的温肺止咳功能,当然也主要用于肺寒咳嗽。肺寒咳嗽不一定都有外感风寒,有时候是里寒症,比如一些老年人的慢性咳嗽痰多,大都属于单独的肺寒咳嗽,没有外感,也可以用生姜。

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名家论述

1、《本草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

2.《药品化义》:生姜辛窜,药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去秽气,通神明。助葱白头大散表邪一切风寒湿热之症;合黑枣、柴、甘,所谓辛甘发散为阳,治寒热往来及表虚发热;佐灯心通窍利肺气,宁咳嗽;入补脾药,开胃补脾,止泄泻。

3、《本草新编》: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明,亦必不得之数。或用人参,或用白术,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剂,而后神明可通,邪气可辟也。生姜性散,能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有抗菌、抗癌,以及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其特有的“姜辣素”能有效治疗因过食寒凉食物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此外,生姜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生姜中的姜酚还有较强的利胆作用。

3~10g。既可煎汤或捣汁内服,又可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贴于患处。

生姜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由于篇幅所限,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及的桂枝汤、生姜泻心汤,《金匮要略》中提及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生姜半夏汤,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及的生姜甘草汤等著名方剂,不再赘述,读者可以自行搜索查阅。

1、治感冒风寒:生姜5片,紫苏叶30g。水煎服。(《本草汇言》)

2、治干呕哕,手足厥冷:橘皮g,生姜g。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止,更合服之。(《千金要方》橘皮汤)

3、治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甘蔗汁7升,生姜汁1升。二味相合,分为三服。(《梅师集验方》)

4、治腰痛:生姜1斤,捣汁g,水胶30g,同煎成膏。厚纸摊贴腰眼敷甚效。(《串雅内编》贴腰膏)

5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本草汇言》)

6、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7、治劳嗽:蜂蜜、姜汁各四两,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滚汤服数匙。(《经验广集》五汁膏)

8、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后方》)

9、风湿痹痛: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本草从新》)

10、治手脱皮:鲜姜一两。切片,用酒二两单,浸二十四小时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1、治秃头:生姜捣烂,加温,敷头上,约二、三次。(《贵州中医验方》)

12、治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普济方》)

13、治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易简方》)

14、牙齿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掺姜上,候焦为末,擦疼处。(《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晋矾散)

三、干姜(中药名)

中药干姜属温里药(生姜属辛温解表药),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即为干姜。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有学者认为,并不是把生姜晒干了就是干姜。在《本草纲目》中,干生姜和生姜、干姜是并列的三种药材。有学者发现,如果在姜的栽培过程中不培土,直接让其根茎暴露在土表,其内在成分积累要比培土的生姜多。这种方法栽培的姜内在成分丰富,晒干以后基本不怎么皱缩,体积减少也不多,质地非常沉重,很可能就是古人说的干姜。还有研究发现,按这种划分,生姜和干姜的成分也不完全相同,有些相同成分的构成也不完全一样。具体实践中,有条件的读者在用到干姜时,可以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未培土的生姜制成的干姜,看看效果如何。

(以上为未培土种植的姜,年10月8日、11月18日拍摄于利津县枣园村)

1、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2、干姜片: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1、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2、干姜片:选肥大无嫩芽的新鲜姜切片,用沸水烫5~6分钟,使姜内的淀粉润洁。然后每千克鲜姜用硫磺1.5千克进行5分钟左右的熏硫溜,尔后用冷水洗净,再送入烘干室内烘干,温度以65℃~70℃为宜。烘时温度应逐渐上升,免得淀粉糖化、变质发黏。经过烘干,即得姜片干成品。

3、姜炭:取干姜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

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温经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干姜的主要作用部位在中焦,凡是脾胃有寒的,无论虚实,也不管是表现为疼痛、胀满、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泻、恶心呕吐,都可以用,但需要做一定的配伍,如止呕药、止疼药等。

回阳通脉是干姜的一个重要功效。干姜和附子都是重要的回阳药,都可以用于亡阳证;但是二者在功效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干姜是回阳通脉,附子是回阳救逆。在临床上,附子一般用于肾阳衰败、四肢逆冷;干姜主要用于振奋心的阳气,改善脉细欲绝的症状。当然,这二种药经常配伍在一起使用,比如四逆汤,干姜是作为附子的辅助药使用的。

和生姜类似,干姜也经常用于肺寒引起的痰饮咳喘。但是,干姜的温性比生姜要强,因此在张仲景的一些经方中,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中,就用的是干姜而不是生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干姜的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

3-10克。水煎内服,亦可研末外用。

凡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1、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30克,半夏60克。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2、治一切寒冷,气郁心痛,胸腹胀满:白米四合,入干姜、良姜各30克,煮食。(《寿世青编》干姜粥)

3、治食后吐酸水:干姜、茱萸各60克。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胃冷服之,立验。(《千金要方》治中散)

4、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肘后方》)

5、治水泻无度:干姜末,粥饮调,3克服,立效。(《政和本草》)

四、炮姜(中药名)

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炮制取净干姜,照烫法用沙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辛,热。归脾、胃、肾经。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3-9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版)》第14页,第15页,第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2、《国家药典中药彩色图鉴》第15-16页,中国古籍出版社,年10月第一版。3、百度百科词条“生姜(中药)”、“干姜”、“炮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3、百度百科词条“姜(姜科姜属草本植物)”。4、张廷模:《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第-页,第-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第1版。(本文欢迎转载,要求开通“全局可转载账号(长白单)”者,可添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gzsz/6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