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有何功效,能被誉为药中ldquo
专家介绍
·涂兴明
·广州中医院主任中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药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
·社会兼职:医院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理事;广州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分会专家;医院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库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科技厅基础与应用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
因其药性猛烈大黄被不少人所忌惮
也有人说,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
一、西大黄别名:锦纹黄,锦黄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及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eumMaximexBalf.的干燥根及根茎。产地: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主产于青海、甘肃。采收加工:家种品栽植3-5年后,在立冬前后采挖。干燥方法有晾干法和烘干法,由于加工时间过程需时较长,方法讲究,故立冬起上要延至春节后商品才能上市。△掌叶大黄种植园
△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
性状鉴别:蛋黄又称箱黄,呈类卵圆形或不规则短圆柱形,修削圆滑,长5-12cm,直径3.5-7cm。表面鲜黄色至浅棕黄色,具细致弯曲的淡红色和白色纹理,习称“槟榔纹”。横切面具菊花状“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唾液染成鲜黄色。
吉黄是截成节段的根茎部或主根上部的规格,长6-15cm,直径4-8cm,呈圆柱形、圆锥形或束腰形。表面栓皮削去、黄色,有稍粗的白色类网状纹及凹陷的浅沟。两端平截,中央常凹陷。断面黄色,有“槟榔纹”及菊花状“星点。有的部分显糠枯。
边锦黄又称片吉黄,广东习称为边锦黄,是大个的根茎在采收加工时纵向切开两瓣或三瓣,目的是避免糠心。边锦黄外形似龟背壳样,一端宽平,另一端稍狭细,一面为半圆形,黄色,略有凹沟,纵切的一面稍平坦或中间稍凹入,具“槟榔纹”及菊花状“星点”。并常见中央有横向梯状的节纹。
水根大黄为大黄的主根尾部或较粗的支根所加工。表面浅棕色或黄褐色,断面淡红色稍带黄色或灰褐色,具放射状纹,不具“星点。”
△掌叶大黄药材△唐古特大黄药材△掌叶大黄横面表面观(显示星点)掌叶大黄横切片△掌叶大黄△掌叶大黄根茎纵切片△掌叶大黄根纵切片△唐古特大黄星点、唐古特大黄二、雅黄
别名:川大黄,马蹄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茎及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等
采收加工:秋冬季挖取。采挖后除去细根,刮去粗皮,切短段或横切成马蹄状厚块,微火烘干。
性状鉴别:过去药材行业经营将川北主产的野生大黄(集散于雅安故亦称雅黄)和川东及湖北所产的家种大黄均称为川大黄,又因两者均有切成马蹄状厚块,故亦同称为马蹄大黄。广东习惯是将川北产的称为雅黄,川东及湖北产的称为马蹄黄,厚4-6cm,直径8-12cm。表面色老黄,近于黄褐色,外皮常有未括干净的粗皮,切面中央髓部多稍虚松,有的呈虚裂,髓部周围常见有菊花状星点排列或散在。川大黄应是野生品优于家种品,而野生品的体重一般是比家种品为轻,故过去有“雅黄取松”之说,其实体轻松是指与家种品相对而言。按质量还是以个大、坚实、无糠心者为质好。
△药用大黄
三、南大黄
别名:马蹄黄,川南大黄。
来源:原植物同雅黄,但多为家种。
产地:主产于湖北及川东。
采收加工:栽植三年以上,于立冬前后采挖,除去细根及粗皮,横切成厚块,或切段,缓火烘干。
性状鉴别:过去药材行业称本品为马蹄黄,亦归属于川大黄类,广东历来习惯以湖北和川东所产为马蹄黄的正规产品,因其形状为横向切成厚4-5cm的厚块,直径7-10cm,表面多棕黄或棕褐色,体坚重,质板结,肉色青黄,苦味稍淡。
四、品质评价
西大黄色鲜黄,锦纹明显,断面星点多,气清香,嚼之粘牙,是大黄的最佳品类。其次是雅黄,再次是南大黄,最差是水根大黄。
五、说明
1、根茎有“星点”,(如图1、2)。“水根”无“星点”(如图3、4)。根茎及根共同的特点:①高粱茬:黄(或白)红相间的纹理。②气味: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2、检验大黄片要先闻后掰,闻着有霉味的拒收;掰断面颜色比切面黑的拒收;用力都掰不动的不正常,用解剖镜看有结晶的(如图8)拒收;一折就弯不用费力可无声响地掰开者,是含水分多的表现,拒收。
3、土大黄(又叫“山大黄”,贵州、北京、山西有土大黄标准)是蓼科植物红丝酸模RumexchalepensisM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泻下作用很弱或无泻下作用,不能作大黄用(如图6)。
4、土大黄鉴别:①看:没有星点。②闻:有酸腐气,与正品大黄不同。③刮去表面黑色氧化层露出黄色,放在紫外光灯下,刮去表面处有亮蓝色荧光(如图10)。正品大黄刮去表面处有棕色荧光(如图9、图10下)。其中③法比①、②法准确,因为亮蓝色荧光是土大黄苷的特点,而正品大黄没有土大黄苷。
5、土大黄掺杂地上茎(属于杂质)的(如图7)拒收。
△图1大黄饮片
△图2星点放大
△图3大黄水根
△图4水根大黄切面
△图5大黄炭
△图6假大黄(土大黄)
△图7假大黄(羊蹄掺地上部分)
△图8土大黄加了增重粉(放大镜下可看到白色结晶)
△图9大黄荧光
△图10土大黄荧光(下面是正品大黄)
六、功效应用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应用:⑴实热积滞便秘。⑵血热吐衄,目赤咽肿。⑶痈肿疔疮,肠痈腹痛。⑷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⑸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症,水肿。⑹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疮。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又因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亦应慎用。
据骨科医生介绍大黄外用有着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的凉性经筋通贴膏的成分里会看到它的身影温馨提醒:如果您想购买图示的院内制剂,医院,由医生开处方后就可以购买使用。
编辑:叶美琪
初审:王剑
审核:涂兴明、戚正涛、孙玉平审核发布:范琳燕
往期文章推荐赞!第六届羊城好医生颁奖典礼举行,我院6名医生荣耀上榜!
喜讯!广州中医院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gzsz/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