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认识肠道微生态制剂
人体胃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正常人体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种菌群,它们共同生长,相互依赖和制约,在人体构成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制剂(microbioecologicalpreparation)也称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logiaomodulator),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或改善健康状态。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益生菌(probiotics)
益生菌指含活菌和(或)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黏膜投入,能在黏膜表面处改善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场球菌和双歧杆菌,其中乳酸杆菌是成人和儿童儿童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益生菌微生物。
益生元(prebiotics)
益生元是指一类非消化性物质,但可作为底物被肠道正常菌群利用,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一种或几种已存在的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因而益生元对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类物质通常是寡糖类,如乳果糖、果寡糖、葡萄糖、半乳糖、大豆糖等。
合生元(snybiotics)
合生元又称为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和制品,或再加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显著持久。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酶作用:增加乳糖消化和刺激肠黏膜乳糖酶活性,从而治疗渗透性腹泻,也可以通过产生某些酶来修饰毒素受体,阻断或减少毒素与肠黏膜受体的结合。
2.抗菌作用:有益的生物菌群能够激活吞噬细胞的活性,刺激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成熟,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3.黏附定殖及生物屏障作用:益生菌具有定殖性、排他性及繁殖性,通过磷壁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而密切结合,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占据肠黏膜表面,共同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提高上皮细胞的防御能力,而其代谢产物如小分子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一个化学屏障,阻止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与肠黏膜。上皮接触、黏附或定殖。
4.免疫作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刺激宿主的免疫应答,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提高巨嗜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补体功能。
5.营养作用:它能降低肠道内的pH值与电势,促进维生素D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乳酸菌可以降低肠道的pH值,这有利于铁、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利用,还参与维生素B1、B6、B12和叶酸的合成和吸收,丙酸杆菌可以合成丙酸和维生素B12。
6.调节神经肌肉活性酶作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的神经肌肉活性,从而调节肠道的蠕动,改善肠道的功能。它的代谢产物乳酸、醋酸及甲酸可调节肠道神经肌肉活性,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7.抗肿瘤作用:益生菌可利用、吸收肠道内含氮有害物质,抑制产胺的腐败菌,减少内毒素来源和对肝脏的损害,并降低肠道内酸度,而达到降低血氨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使用微生态制剂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不宜用热水送服活菌制剂,应用低于40℃的温开水送服,以免制剂中有效成分受到破坏。
2.微生态制剂宜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应在2℃~8℃的冷藏环境下保存,防止药物在高温下失效,保障药品质量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3.不能与抗生素、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同时服用(金双歧、整肠生、聚克),当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合用时,抗菌药物会抑制乳酸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链球菌等活菌的生长繁殖并杀死这些活菌,从而使本品失效或疗效降低。若病情需要必须合用时,一定要分开服用,大约要间隔2~4h。但死菌制剂和酪酸菌均可与抗生素等联合应用。
4.不宜与吸附剂如活性炭和收敛剂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鞣酸、药用炭及酊剂同时使用,因为它们能抑制、吸附活菌,而减弱或降低疗效。
5.对牛奶过敏者,应避免服含乳酸菌的微生态制剂。
供稿:程遥
编辑:宋熠林
如果您觉得阅读本文有收获,欢迎转发分享,并在下面的拇指处点赞。感谢您对健康事业的支持,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gzsz/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