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

1.

女性(3.5~5.0)×/L

男性(4.0~5.5)×/L(略高于女性

儿童(4.2~5.2)×/L(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儿(6.0~7.0)×/L(明显高于成年人)

婴儿(5.2~7.0)×/L

2.临床意义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增多

1)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缺氧);

2)真性红细胞增多: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3)肿瘤。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减少(出血+贫血)

1)出血:如胃溃疡、痔疮出血等(直接丢失,总量减少);

2)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巨幼红细胞贫血;

3)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缺铁性贫血,铅中毒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

二、血红蛋白

1.

女性:-g/L

男性:-g/L

新生儿:-g/L(显著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2.按贫血严重的程度分为:极重度贫血——30g/L;重度贫血31—60g/L;中度贫血——61—90g/L;轻度贫血——91g/L且低于正常值参考下限。

三、白细胞计数

1.

成人末梢血(4~10)×/L;

成人静脉血(3.5~10.0)×L

新生儿(15.0~20.0)×/L(高于成人)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L

2.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加

1)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

2)中毒:糖尿病酸中毒,急性汞、铅中毒

3)血液:急性大出血,白血病

4)外伤:手术,烧伤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

1)特殊感染:病毒、结核分枝杆菌、伤寒、副伤寒感染

2)过敏性休克

3)血液病

4)X线、γ线、苯、铅、汞、磺胺类、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

5)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1.

中性粒细胞最多(50%-70%);

嗜碱性粒细胞最少(0%-1%);

嗜酸性粒细胞(1%-5%)儿童(0.5%-5%);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6%)

2.临床意义

①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寄生虫病、血液病、药物(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哌酮)

减少: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坎地沙坦、甲基多巴

②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血液病、创伤及中毒、转移性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

③淋巴细胞

增多:传染病、血液病、移植排斥反应。

④单核细胞

增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症。

五、血小板计数

1.

(-)×/L

2.病理降低:

药物:氯霉素、甲砜霉素、抗血小板,抗凝药,抗生素,磺胺类,抗肿瘤等

六、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1.

男性0-15mm/1h成人女性是0-20mm/1h

2.临床意义:

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心机梗死、大手术时及创伤)、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血症、多发性骨髓瘤。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1.尿蛋白:

正常参考区间定量实验

<mg/L,<mg/24h

2.尿沉渣管型:

肾病综合症常见脂肪管型

慢性肾盂肾炎可见较多的白细胞管型:

3.尿沉渣结晶:

磷酸盐:

碱性的感染性尿液中可见的结晶

尿酸盐:痛风

草酸盐:严重慢性肾病患者中可见的结晶

尿胆红素:黄疸患者,肝硬化,肝癌等

4.尿酮体:

增多:糖尿病酮尿:酮症酸中毒,有烂苹果气味

5.尿肌酐:

减少的临床意义是提示:肾功能不全、严重进行性肌萎缩、甲状腺功能亢进

6.尿淀粉酶:

增多见于:胰脏疾患,胆囊炎,腮腺炎

减少见于:重症肝炎、肝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一、粪外观临床意义

稀糊状或水样粪便——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

脓血便——细菌性痢疾(以脓为主)、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

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

鲜血便——下消化道出血

柏油便——上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样便——阻塞性黄疸

二、药物对粪外观的影响

口服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

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

服用硫酸钡粪便呈白片土状或白色;

氢氧化铝制剂粪便为灰白色或白色斑点;

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

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

抗凝血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肝功检查中四种酶升高往往预示着肝损伤: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40U/L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谷草转氨酶(GOP)成人<40U/L

两者指标升高可提示肝胆疾病损伤

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γ-GT升高。

男性≤11-50U/L女性≤7-32U/L

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可导致ALP升高

5.A/G(1.5-2.5:1)(白球比变小,甚至倒置)提示肝脏类疾病。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一、血清尿素氮

1.

成人3.2—7.1mmol/L

婴儿、儿童1.8—6.5mmol/L

2.增高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

二、血肌酐

1.

成年男性59—μmol/L

成年女性45—84μmol/L

2.增高: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尤其是对于慢性肾炎者,此值越高,预后越差。

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

第六节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

1.淀粉酶

淀粉酶增高:(急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

2.肌酸激酶临床意义(CK)

①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②脑梗死诊断指标

③他汀类和贝丁酸类药联合应用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表现为CK升高

④磷酸激酶降低:见于肝硬化等

3.血糖:

空腹成人:3.9-6.1mmol/L儿童3.3-5.5mmol/L

餐后2小时:<7.8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HbAIc)为葡萄糖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结合物4.8%-6.0%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百分率客观反映前3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增高见于:糖尿病,高血糖

降低见于贫血,红细胞更新率增加等

5.胆固醇指标临床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1-3.1mmol/L

①升高——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

②降低——严重肝脏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2~1.65mmol/L

升高无临床意义。降低提示动脉硬化、高脂血症

6.凝血酶原时间

①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区间]12-16s

②国际标准化比值[正常参考区间]0.8-1.5

华法林治疗时,INR安全有效范围为2.0-3.0

第七节异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大三阳

小三阳

HBsAg(S表面)

HBeAg(e)

抗—HBc(c核心)

HbsAg

抗—Hbe

抗—HBc

意义: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意义:复制减少,传染性小

肝功能2对半

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无抗原)

往期精彩回顾

执业药师考试药综重要知识点整理(下)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公益活动
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gzsz/4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