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发EB病毒,与感冒症状极为相似

来源丨广州日报、海宁广播电视台大潮网

最近,有些孩子症状看着像感冒其实却是感染上了一种“特殊”病毒——EB病毒!

EB病毒是什么?和感冒很像但十分危险

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俗称“亲吻病毒”,以唾液传播为主,全年均有发病。

这种病毒高发于4-6岁的孩子,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就会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比感冒更粘人的病症,它会侵犯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引发很多并发症,如扁桃体肿大、脑膜炎、肺炎、胸腔积液、心肌炎、脊髓炎、颅内出血等,甚至会诱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肝脏功能受损以及泌尿系统感染、肝衰竭等病症。

有这些症状赶紧就医!

从发病状况看,EB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被混淆。

1、发烧体温一般在39度左右波动,吃退烧药也没用,发热持续一周左右,并伴有眼睑浮肿,有些儿童可持续发烧10余天。

2、咽喉痛、扁桃体红肿、淋巴结肿大、眼睑肿大喉咙有化脓性的白斑、眼睛肿。肿大的淋巴结部位主要在双侧颈部,一般在数天、数周逐渐缩小、消退。

3、皮疹或呕吐大约10%的患病儿童皮肤可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呕吐。4肝脏肿大约20%的患病儿童可以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比较类似肝炎的症状。

EB病毒怎么预防?

孩子劳累,身体抵抗力就差,很容易染病,要注意让孩子适度活动,注意休息。

不要让孩子和已患该病的小朋友一起玩,避免交叉感染。

不要让孩子在密不透风的室内玩太长时间,如果室内有人得病,就容易传染。

让孩子多注意卫生,勤洗手。除此之外,家长们也要注重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抵抗力好了,身体就倍儿棒~

家长注意!不要随便亲吻孩子!

EB病毒有个形象的别称——亲吻病毒,它以唾液经口传播为主。所以,要想防止小孩感染EB病毒,最要紧的是要做到:不要随意亲吻孩子!

不要让别人随便亲!自己也不要嘴对嘴亲:成人口中有几百种细菌,通过亲吻可传染的超过种,孩子抵抗力低时很容易染病。

自己化了妆的时候不要亲:化妆品里的有害物质或过敏物质能通过亲吻进入孩子体内。

孩子的手脚也不要亲:爱吸手脚指头的幼儿很可能把刚刚被吻过的小手放进口中吸吮,增加病菌感染的机会。

成人也会感染!

其实,不止是孩子会感染EB病毒,抵抗力差一些的成人,也会被感染,所以大人们也不要掉以轻心。

不过也不需要太过恐慌,EB病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感染后治愈,基本可以达到持久免疫的效果。

史上最全婴幼儿安全用药指南,不收藏别怪我没告诉你!

来源丨合理用药百科

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所以,对婴幼儿患者除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谨慎用药!

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安全用药: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皮试阳性者禁用)、奈替米星、红霉素。

慎用药物:头孢曲松、头孢菌素(皮试阳性者禁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

禁用药物: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真菌类药、依托红霉素。

1、青霉素类

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

2、头孢菌素类

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

3、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4、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天。奈替米星耳毒性较小,新生儿、婴幼儿均可使用,但应掌握好剂量。

5、四环素类

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6、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毒性低,可用。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

7、氯霉素类

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

8、磺胺类

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还可致损害肝、肾和周围神经炎等,应慎用。

9、喹诺酮类

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

10、其他类

抗真菌类药对肝、肾功能损害大,慎用。乙胺丁醇婴幼儿应禁用。

驱肠虫

安全用药:甲苯咪唑(4岁以下用量减半)、哌嗪(驱蛔灵)。

慎用药物:肠虫清(2岁以下禁用,2~12岁用量减半)

1、阿苯达唑(肠虫清)广谱驱虫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2岁以下儿童禁用,2~12岁用量减半。

2、甲苯咪唑,4岁以下用量减半。

3、哌嗪(驱蛔灵)本品毒性低,用量用法视情况定。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

安全用药:扑热息痛类、抗癫痫药。

慎用药物:氨基比林、阿司匹林、哌替啶(杜冷丁)。

禁用药物:非那西丁类、苯巴比妥(12岁以下儿童禁用)、吗啡、芬太尼贴片。

1、解热镇痛类

(1)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

(2)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细胞减少,慎用。

(3)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征,英国规定12岁以内儿童禁用。

(4)扑热息痛类:相对安全,可用。

2、镇静催眠药

苯巴比妥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抵制作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3、镇痛药

哌替啶(度冷丁):婴幼儿慎用。

吗啡、芬太尼贴片:婴幼儿禁用。

1岁以内一般不应静脉注射或行人工冬眠。

4、抗癫痫药

一般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是安全的,药物毒性反应轻微而且是可逆的,但应在治疗中注意中毒表现,定期做血、尿常规等多项检查。

呼吸系统用药

安全用药:必嗽平;平喘药。

慎用药物:氯化铵、复方甘草片。

禁用药物:喷托维林(咳必清)。

1、祛痰药

氯化铵一定要计算好用量,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停药后反应消失。必嗽平一般无不良反应,可用。喷托维林(咳必清)有报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

2、平喘药

作为非处方药,不推荐儿童应用,医院诊治。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的,可以口服、静脉、喷雾吸入给药。喷雾和吸入给药具有速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3、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平喘药,均须严格计算好剂量。

消化系统用药

安全用药:乳酶生、干酵母、蒙脱石散剂、妈咪爱。

慎用药物:胃肠解痉药、多潘立酮、酚酞片(1~3岁)。

禁用药物:西米替丁、酚酞片(1岁以下)、易蒙停(1岁以下)、药用炭。

1、抗酸药

婴幼儿胃病较少见。西米替丁8岁以下儿童禁用。

2、胃肠解痉药

婴幼儿的急性腹痛,以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阑尾蛔虫等多见,不应轻易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延误病情,应在全面尤其是腹部检查后酌情应用。

3、助消化药

乳酶生可用,但不与抗菌药合用。

干酵母不良反应少,可用,但大剂量可引起腹泻。

多潘立酮: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发育,可能引起神经方面的副作用,1岁以下慎用。

4、泻药

一般来说,儿童不应用缓泻药,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掌握剂量,并配合饮食与运动治疗。

酚酞片:婴儿(1岁以下)禁用,幼儿(1~3岁)慎用。

5、止泻药

洛哌丁胺(易蒙停)1岁以下婴儿应禁用。严重脱水的小儿不宜使用。

蒙脱石散剂:疗效好,可用。

妈咪爱:疗效确切,可用。

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影响吸收,婴幼儿如长期腹泻或腹胀禁用。

抗贫血药

安全用药:叶酸、硫酸亚铁(饭后服用)

硫酸亚铁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可致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可饭后服用。叶酸不良反应较少,可用。

抗变态反应药物

慎用药物: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富马酸酮替芬。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富马酸酮替芬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作用,婴幼儿应慎用。

激素类

慎用药物:激素类

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多毛、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伤口愈合不良等反应,因此婴幼儿应慎用。

维生素类

安全用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

1、维生素A

长期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婴幼儿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停药1~2周可消失。

2、维生素D

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婴幼儿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补充时,应掌握好剂量。

3、维生素C

过量服用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和肾、膀胱结石易于形成。

外用药

慎用药物:鼻眼净、皮质激素软膏、阿托品滴眼剂。

由于小儿皮肤、粘膜面积相对较大,吸收功能强,注意剂量。鼻眼净治疗婴儿鼻炎,能引起昏迷、呼吸暂停、体温过低,慎用。皮质激素软膏大面积外用,可引起全身水肿,慎用。

阿托品滴眼剂:婴幼儿对此药中毒,滴时应压迫泪囊,以防止进入鼻腔吸收而中毒,慎用。

其他类

慎用药物:锌制剂、人参蜂王浆、至宝锭、一捻金。

锌制剂过量引起恶心、呕吐、发热、贫血等毒性反应。人参蜂王浆含有激素样物质,服用过量,可出现儿童发育早熟现象。至宝锭、一捻金等儿科类中成药主要成分中含有朱砂,服用过多易引起服痛、恶心、呕吐等汞中毒症状。

婴幼儿用药小贴士

1、避免应用禁用药物。

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药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

3、注意给药途径及方法的选择,由于孩子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用药时很难与大人配合,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剂型。一般若无消化道和其它影响孩子口服的因素,能以口服或局部用药较好,如口服不便可考虑肛门给药或其他。

4、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正确计算合理的给药剂量。剂量不足不仅会延误病情,还易产生抗药性,剂量过大又会引起不良反应。

5、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要经过肝脏的解毒和肾脏的排泄。3岁前的孩子各脏器的功能尚不完善,如用药不当,对其健康不利。

冬季小儿发烧,降温有讲究!

今年冬季的气温,一直都像是在坐过山车,白天升则约20℃,晚上却只有个位数的温度。这娃娃脸般的天气,可让娃娃的家长们无所应从了,穿少怕宝贝冻着,穿多了也会让宝宝发热,这可愁坏了不少父母!

那么宝宝发热,家长首先应该怎么办呢?

◆多喝水很多退烧药是通过发汗来改善症状的,孩子喝水少,退烧效果就差。有的孩子发烧伴有呕吐、腹泻,水分大量流失,也应及时补充。

◆两次退烧药至少间隔4小时频繁使用退烧药,或者略微低烧就用退烧药,都是错误的。发热超过38.5℃才需要使用退烧药,而且两次退烧药至少间隔4个小时。如果持续高烧,还可以用清热解毒中成药。

◆别用酒精擦宝宝身体酒精擦身容易被吸收,甚至导致酒精中毒。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是,用温水浸湿毛巾,擦在小儿的腋窝、腹股沟、额颈等部位。也可用退热贴,更方便。

◆输液退烧很多家长认为输液治病好得快,不进行任何检查就带孩子输液,而发热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等原因引起,输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大,应在物理降温、口服药治疗无效,并且病情较危重的情况下才选择。

◆适当补充营养剂,增强抵抗力适当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类如善存片,维生素D等、钙制剂、活菌制剂如合生元等,促进健康成长,增强免疫力。

不要买了,家中有的立刻扔掉!太可怕了!

点击↑上方"健康特刊"免费







































氮芥酒精价格是不是很高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gzsz/11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