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资源真正成为孩子的教育资源记冰博研
01
露营篇营地
龙宫仙境:草坪、群山环抱、小溪、萤火虫、篝火晚会、夜观
露营地:向早起、晨读的孩子,点赞。
露营地:可做团建,可做工作坊,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
露营地:还可以看到萤火虫,雌雄成虫和硕大的幼虫,当然灯光下夜观,可见各种飞蛾和小昆虫。
露营地:篝火晚会、才艺展示
渠洋湖:草坪、湖边、远山轮廓、心旷神怡
露营地:拓展游戏和PBL活动;开放式营地,孩子值班守夜,培养担当、责任、承诺。
白头叶猴保护区:草坪、水泥地、热水澡、国家级保护区、生态优美、群山为靠、苍穹为被、夜观天象
露营地:做游戏,帐篷吐槽大会、读书学习赶作业。
露营地:夜观天象,识别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02
项目化学习篇研学
研学项目1:依托喀斯特洞穴钟乳石框架,进行冰雪造型的成本控制。
室外30度,洞内常年保持零下8度左右,每年的电费高达万左右,所以,如何高效合理的控制运营成本是优先考虑的瓶颈问题。抛出问题,让孩子们思考。
研学内容涉及:冷凝管的位置、数量、形状、表面积;密闭保温系统的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喀斯特洞穴沉积形态的形成
当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时,流水侵蚀就会形成宽广的溶洞,洞穴里还会有形态多样的洞穴沉积形态——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洞穴此生化学沉积根据形成原因不同,可分为悬滴水沉积景观、飞溅水沉积景观、薄片流水沉积景观、水池溢流沉积景观、水池水缓慢对流沉积景观、毛细水沉积景观等。
孩子们通过营前的支架式学习,是理解和参与研学的重要途径。
#大新龙宫#
滴水型的石幕、石柱较多,洞穴空间开阔,属于滴水活动活跃,钟乳石仍然在生长;流水型石坝似龙形,靠想象。
这种薄片状、似木贼叶的分节状钟乳石壮观和罕见。
#通灵大峡谷#
原为一盲谷,后顶部缝隙含酸流水渗入,导致塌陷,有悬挂瀑布和地下河,洞穴钟乳石发育一般,是从地面往下走,底部岩石为分层的炭黑色。
通灵大峡谷瀑布落入地下河,接近河岸底部的地层为石炭状分层黑色岩石。
有光的地方,就有生命。洞穴内的光线分布引导着绿植的分布。
#吉星岩#
石梯田,极为壮观;洞穴悬在半空中,走旋梯上去,突然豁然开阔,流水倾泻而下,形成梯田一样的钟乳石景观;另外,洞内溅水形成的石花、石葡萄景观也极为突出。
研学项目3:通灵大峡谷的植物多样性
特殊的峡谷环境,阴暗、潮湿、少光,大多数植物都长得高大,叶片和树冠都比地面植物硕大得多;地衣、苔藓、蕨类等低等植物丰富密布;植物覆盖率很高,植树攀援、寄生、叠生现象很多;也有恐龙时代的孑遗植物——桫椤、观音莲子座蕨类植物。大峡谷,也是一座药用植物园。
植物叶片像小孩子铆足了吃奶的劲儿,拼命地往大了长。
植物叶片上长植物
植物树干上长植物
枝条上开花,枝干上结果
苔藓和蕨类植物密布、覆盖山体
灯光引导着植物分布
据说大峡谷瀑布的源头是一片沟渠和稻田,有机会要去探个究竟。
研学项目3:白头叶猴的生物学特性及生境调查(观猴技巧及体验)
白头叶猴算是广西极为独特的生物资源,全球数量有限的极其濒危野生物种,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不超过只,仅分布在广西西南部的扶绥、崇左、龙州和宁明4县境内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为它们栖息在喀斯特石山环境,又称为“石山叶猴”
关于白头叶猴的分类,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白头叶猴是一个独立的新物种;另一个观点认为白头叶猴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
白头叶猴于年由我国学者谭邦杰发现并命名。
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白头叶猴应该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
年,经过与黑叶猴进行雌雄配对的人工圈养,发现两者可以交配产生F1代,并且F1代与亲本回交,又可以产生F2代,其后代的生物学特征,以黑叶猴的形状占绝对优势,证明白头叶猴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
最近,随着DNA技术的发展,证明白头叶猴是一个独立的种。DNA分析表明,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都起源于黑叶猴,它们分别是距今46万—27万年前和50万—25万年前从黑叶猴分离出来。但根据物种的生物学定义,生殖隔离是新种形成的重要指标,而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很显然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无论其分类地位如何,白头叶猴数量稀少,已濒临灭绝,这是事实。究其原因,这与白头叶猴的食源选择的狭窄性有很大关系。因为,白头叶猴基本上只吃植物的嫩叶、嫩芽,这样可以获取足够的水分,但是挑食的后果就是无食可吃,且嫩叶被就被吃掉,也断绝了食物的有效繁育扩大,再加上黑叶猴的食谱与活动空间与白头叶猴很重叠,这也加剧挤压了白头叶猴生存空间和生态位。其实,很多濒临灭绝的生物都存在严重挑食的问题,比如大熊猫。挑食的这类生物,注定降低了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
白头叶猴成体头顶白冠、躯干黑色、尾巴由黑渐白;如果站立起来,就是白黑白的相间肤色,这一颜色搭配与当地喀斯特石山悬崖峭壁的黑、白色相似,是很好的保护色(隐蔽色);而白头叶猴的幼体毛发呈金黄色,半岁之后,金黄色开始逐渐退去,则与秋天环境中黄绿混杂的树叶非常相似。
观猴,是一种科学的、近乎严肃的事情。要先学习注意事项和观察方法。
看到猴群一家人其乐融融、自由自在的进食、嬉戏,也是一种减压、静心和舒缓情绪的治愈系研学旅行。
研学项目4:岩石的岩性鉴定
喀斯特地貌的岩性多是碳酸盐类,这类岩石遇到酸性液体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可溶于水的钙盐,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就是大量的冒泡,岩石中碳酸盐的成分越多,冒泡越多越剧烈。研学内容,是让孩子分组找来不同的物体,包括已经晒干的死鱼、树叶、泡沫、纸、塑料、各种石头,分别滴加食醋和稀盐酸,观察冒泡情况,并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
孩子们发现,鱼骨不怎么冒泡,但鱼的鳃弓是可以大量冒泡的。
03
治愈篇渠洋湖
矮马王国
渠洋湖是一个大型喀斯特高原湖泊水库,大小岛屿十多个像从水里长出来一样,是明信片上才能见到的景色。
坐船环游一周,穿行于山峦之间,心旷神怡。
德保矮马与英国设特兰矮马并称世界两大矮马源流,而独有德保矮马是长期以来由古老的遗传基因自然形成的矮马品种,身高一般在厘米以下。
而把体高cm以下,作为成年矮马的标准也是人为确定的;其实,马的身高和人的身高体重一样,都是一个连续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因为西南马身高的正态分布下限是厘米;因此,中国矮马则正好是处在西南马下限那些低矮的马。
04
成长篇体验收获
一、见证自然之美好
二、体验幸福之多元
三、感知朋友之友善
四、学会担当之责任
05
结束语
为什么参加露营系列的研学旅行?
答案是:体验不同的人生;亲近自然、释放压力;积累阅历、开阔视野;结识朋友、学会共处;见证美好、增长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生存能力。
研学领队
心理咨询师
王修强(冰淇淋)
生物学博士后
教育学本科、农学硕士、地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士(PMP)/社会工作师/统计师/翻译工作者/资深公益人,高校执教多年,从政数载,目前从事青少年教育,开发研学旅行、自然教育、STEAM项目化学习课程,倡导走进荒野,赐予万物教育意义,给予孩子应世智慧,致力于培养孩子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做事。
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csjd/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