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百草园药食同源篇乌梅
乌梅(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
乌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味道酸酸甜甜,非常受大家的欢迎。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乌梅药用食用的功效与禁忌分别有哪些。
药用01中医认为,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
中药方剂
1、《本草纲目》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治久咳不已。
2、《圣惠方》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
3、《伤寒论》(乌梅丸)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治伤寒蛔厥及久痢。
4、《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乌梅30g,双花60g,雄黄12g。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6~12g,内服或研末外敷。
禁忌
不宜多食久食。
炮制方法
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工艺。)炒至皮肉鼓起。本品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食用02《乌梅茶》食材:鲜乌梅克,白糖50克。
做法:将乌梅洗净,加入白糖,置瓦罐中捣烂,加盖(留少许空隙投气)。7天后用纱布绞汁,将汁置于锅中煮沸,凉后即可饮用。
功效:降温解暑,去烦躁。
《乌梅五味汤》食材:花生仁克,乌梅3个,沙参15克,麦冬40克,天花粉3克,玉竹10克,地骨皮6克,蛋清2个,冰糖20克。
做法:将生花生仁磨汁;将乌梅、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地骨皮洗净,水煎,澄清去渣;将花生汁加入药汁中,并将冰糖、蛋清加入药汁中,搅散化开即成。
功效:生津润喉。
《乌梅桂圆饮》食材:乌梅15克,当归10克,山药10克,酸枣仁10克,桂圆肉10克,白糖20克。
做法:加水稍煮即成。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定眩。
乌梅还可以增进食欲,用于孕妇止吐、解酒、抗衰老、止泻等。大理盛产青梅,有系列梅类食品,让我们一起知梅、食梅,享受酸酸甜甜的美味。
编辑:杨倩审核:李红艳毛双菊终审:邱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csjd/6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