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脑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神经重症患者的早期

国内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

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是在早期康复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1]。

本文报道1例脑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神经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过程,患者在短时间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神志由昏迷转为清楚,现将过程汇报如下:

案例介绍

患者男性,50岁,3日前因心律失常在外院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出现头晕,呕吐伴嗜睡,无肢体抽搐,头颅CT示“小脑梗死”,于年5月24日转入我院。患者既往史:糖尿病、心律失常。

治疗经过

5月24日(入院当日)急诊在全麻下行脑室钻孔引流术,术毕带气管插管回病房,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神志昏迷,瞳孔左=1.5mm,右=1.5mm,光反射消失,GCS评分2T,E1VTM1。

5月25日(术后第1日)停用呼吸机,气管插管内给予常规雾化及气道湿化。

5月26日(术后第2日)晨拔除除气管插管后出现缺氧情况,血氧饱和度80%,急诊请麻醉科行气管插管后血氧饱和度97%,心律失常,心率次/分,心血管内科会诊后给予盐酸地尔硫卓注射液(合贝爽)30mg静脉泵入。当晚急诊在全麻下行后颅窝减压术+梗塞灶切除术+气管切开术,术后神志昏迷,瞳孔左=2mm,右=2.5mm,光反射减弱,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GCS评分2T,E1VTM1。

5月28日(术后第4日)心血管内科会诊,给予盐酸氨碘酮注射液(可达龙)0.3g静脉泵入。

6月1日(术后第7日)停用呼吸机,神志模糊,GCS评分5T,E3VTM2,心率恢复正常60-75次/分,拔除气管插管,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6%-99%,呼吸频率稳定在20-30次/分,收缩压稳定在-mmHg,舒张压稳定在80-90mmHg。

6月3日(术后第9日)心率稳定在65-80次/分,进行机械辅助排痰。

6月6日(术后第12日)GCS评分9T,E4VTM5,心率维持65-80次/分,胸部CT示:双肺感染,心包积液,痰图片找到真菌孢子和假菌丝,呼吸内科会诊,加用抗球菌药物莫西沙星。邀请康复科会诊后,开始床旁PT、针灸等治疗。

6月8日(术后第14日)神志清楚,GCS评分10T,E4VTM6。

6月9日(术后第15日)拔除脑室外引流管。

护理重点

1.血压管理

BP维持在-mmHg。对于收缩压超过mmHg、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脑出血患者,将收缩压降至mmHg是安全的(Ⅱa类推荐,A级证据);并且可能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血糖控制

Q4h监测手指血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在15mmol/L内。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相应处理,以避免发生高血糖和低血糖,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水平(Ⅰ类推荐,B级证据)。

3.输液管理

患者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左心房负荷过重,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ml/h泵入。

4.心功能监测

心率失常时使用可达龙0.3g泵入,根据心率调节泵速,后改为口服胺碘酮0.2gBid,严密观察心率及心律变化,定期复查心梗三项,常规心电图检查。

5.人工气道管理

保持气道通畅,持续灭菌纯化水气道湿化,爱全乐、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Bid,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体位引流,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每班监测气囊压力。

6.营养支持

依据能量需求喂养,优先供给肠内营养,瑞代mlBid50ml/h持续肠内营养泵入配合整肠生0.25gTid口服,患者有顽固性呃逆,注意观察腹胀、腹泻及消化情况,定期监测和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7.液体管理

严格出入量管理,每班交接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适度限制水钠摄入,避免心衰。

8.深静脉血栓预防

使用Caprini量表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评分7分,为高风险组,给予以下预防措施:双下肢给予软枕抬高,多喂水,定期测量腿围,使用梯度压力袜及充气压力泵。因患者还存在出血风险,暂不能使用抗凝药物,定期监测D-D二聚体定量和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

早期康复评估

1.根据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该患者术后第7日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心率稳定在65-80次/分,呼吸频率20-30次/分,血氧饱和度≥96%,收缩压稳定在-mmHg,舒张压稳定在80-90mmHg,介入早期康复安全可行。

2.肌力评估:使用徒手肌力评估法(MMT)进行肌力评估,该患者6月6日进行肌力评估为2级,6月9日肌力3级。

级别

标准

相当正常肌力的%

0级

无肌肉收缩

0

1级

仅有肌肉收缩,无动作

10

2级

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

25

3级

可抗重力完成动作,但不能抗阻力

50

4级

可抗重力以及轻度阻力完成动作

75

5级

正常

3.平衡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后抬高床头,进行平衡能力评估,达到坐位2级平衡后方可进行坐位练习,达到站位2级平衡后方可进行站立练习。

级别

标准

I级

静态平衡:不需要帮助,可维持坐位或站位

Ⅱ级

自动态平衡:维持所要求的体位,并在一定范围内主动移动身体重心,后恢复原位,但不可对抗外力

Ⅲ级

他动态平衡:在受外力干扰中移动身体重心,后恢复原位

康复措施

1.体位管理

良肢位摆放,利用各种软性靠垫或枕头将患者置于舒适的抗痉挛体位,床上被动体位转换,每2h一次。双手握毛巾卷或握力球,避免双手悬空或下垂,给予患者床上被动坐位,不同角度体位适应性训练。

2.肌力训练

6月6日开始在康复专科护士指导下进行床上康复训练,Bobath握手上举练习、抬腿训练等。康复科会诊后,进行关节肌肉被动牵涉伸训练,针对应的肌肉进行神经电刺激治疗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每日2次,每次30min。

3.关节活动度训练

为患者做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四肢及躯干关节活度维持,肩肘腕从大关节到小关节进行活动,髋膝踝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动,每日2次,每次20min。

4.呼吸功能训练

加强人工气道管理,机械震动排痰每日2次,腹式呼吸在腹部施加压力行抗阻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膈肌收缩力,被动胸廓活动度训练,每日2次。

5.促醒治疗

每日用手机播放亲人的录音给患者听,定时播放广播和音乐,让患者接受自然环境发生的刺激。

6.吞咽障碍功能锻炼

为患者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3次/30秒),洼田饮水试验(IV级),口腔感觉运动训练(舌肌被动训练,冰酸刺激,K刺激),每日2次,以促进吞咽功能。

患者术后3天与术后2周各项指标对比:

早期活动最佳证据总结:

本案例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管理和早期活动,开展流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对策,实施证据转化,最终缩短了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者清醒,增强患者的四肢肌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神经外科

刘莎莎邹宗颖厉春林王艳

参考文献:

1.倪莹莹,王首红,宋为群等.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3(01):7-14.

2.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最佳证据的应用研究.中华护理杂志..53(11):7-13

3.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nyijia888.com/csjd/4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